支部是堡壘 黨員做先鋒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艱難之時顯品格 一線奮戰保平安

2020年02月19日10:59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王生虎同志生於1960年3月,198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至今擔任巴燕鄉下浪灣村黨支部書記。在擔任支部書記以來,他堅持把加強班子團結,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團結帶領全村人民齊心協力脫貧致富。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質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尤其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於1月2日因胃出血、膽結石住院進行手術治療,1月20日出院,出院后,接到鄉上“新冠”防疫緊急會議通知后,他始終放心不下村裡的防疫工作,不顧個人初愈的傷口,第一時間投入到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也讓群眾看到了打贏這場戰役的希望。

積極行動,疫情前勇擔當

他第一時間意識到要想搞好村裡的防疫工作,首先就要穩住“軍心”。他及時在黨員微信群推送了《中共湟源縣巴燕鄉委員會致全鄉共產黨員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倡議書》,倡議廣大黨員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疫情,切實做好個人防疫,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消除恐懼心理,共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另外,通過大喇叭、張貼公告、拉橫幅貼標語、微信群發信息、挨家挨戶打電話、上門等措施有力的宣傳、普及防控知識,疫情防治措施,引導群眾勤洗手、戴口罩、不出門、不串門、不扎堆,還要在特殊時期做到婚事延辦、喪事簡辦。有一天,在勸說群眾不要聚眾扎推晒太陽時,一位老漢說“王書記,看你病怏怏的,剛出院回家燙炕上躺著去,咱們這山溝溝裡這麼遠,環境這麼好,空氣又這麼清新,病毒不可能會來的,來了也會被凍死的”。聽了這話,王書記嘆了口氣,拿出手機給那幾位老漢講述著病毒的傳播途徑和其危害性,大爺從起初的各種反駁、不服氣慢慢的到摸著腦袋不斷地點頭,最終,大爺被說服了,而且他還幫忙勸回了“懶人台”上晒太陽的鄉親們,並每天出來勸散扎堆的人們。

以身作則,生病不下火線

王生虎書記深知農村是疫情聯防聯控的一道重要防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他帶領“兩委”班子成員與莫合爾、石門爾村村干部商量后在315公路旁的村口聯合設立了防疫勸返站。在唯一的口罩和手套簡單的防護下,他堅持在勸返站做好24小時“站崗”,對來往的人員進行政策宣傳和勸返,並詳細的記錄每一輛車、每一位人員的“來龍去脈”。由剛開始人們的不理解、指責,到現在人們的理解、支持,他經歷了無數次的白眼和不講理,但是他知道他肩上的責任,把委屈放在心裡,依然用微笑給來往人員講解疫情防控知識,讓人們自願放棄無謂的出行,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截止目前,共計勸返車輛38輛,70余人次。他以最實的措施、最硬的作風、最嚴的紀律,管好 “村門”“家門”。每次忙到半夜,王書記才想起來自己身上的傷口未愈,匆匆回家吃完止痛藥,又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其他值班人員勸他晚上不要值班,他總是笑著說道:“我要求全村黨員要沖到疫情第一線,如果我作為支部書記搞特殊,那麼誰還來守護我們村庄的平安、百姓的幸福安康”。

率先垂范,眾志成城抗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而傷口未愈的王書記在一天晚上值班時又不小心扭傷了腰,這對年過花甲的他無疑就是“雪上加霜”,但他仍舊拖著身體堅守在一線,到了晚上自己用酒精擦擦腰部吃點止痛藥這就是他的治療。由於防疫期間買煤炭不方便,他便從家裡拿過來10袋大煤以解燃眉之急。2月13日,村裡張海發的母親因病去世了,王書記第一時間到他家去做思想工作,並幫忙解決實際困難。起初,張海發執意要辦喪事,因為母親拉扯他們不容易,多年來一直外出務工沒能照顧好經常生病的母親,心裡更多的是愧疚。最終在王書記耐心的勸說下答應一切從簡,對親戚做到隻通知不邀請,隻辦事不擺宴,並主動將喪期縮短為三天。在王書記的感召下,全村廣大黨員、群眾積極響應各項防疫措施,主動參與到防疫工作中,期間有3戶停辦了婚事。還有的黨員、群眾主動到勸返站值班、送飯、送日常生活用品,有的主動當起全村的消毒員,每天背著30斤的消毒液為每家每戶的個個角落消毒。往日扎滿老人、孩子的懶人台上空無一人,大家都主動待在家裡,寧靜的村庄隻有不斷循環播放防疫知識的大喇叭,在為防疫工作加油助力。

防疫期間他聽到不理解群眾難聽的指責和謾罵,他有時也會生氣,但他想到肩上的責任,一次次把委屈放在心裡,一次次忍著傷口的疼痛,依然用微笑和耐心進行勸阻。不忘初心,堅守使命,是他無悔的選擇,王生虎同志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朴實而又平凡的詮釋著一個基層干部的初心,始終把防控疫情工作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沖鋒在前、戰斗在前,為全村群眾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安全屏障”。(來源:湟源縣委宣傳部)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