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居民用“無接觸”方式上班、買菜、休閑——

在家工作生活,還好嗎(越是發生疫情 越要保障民生①)

姜曉丹 常碧羅 賈豐豐

2020年02月14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李琦在家裡准備飯菜。

  俞倩文攝

  圖②:郝寶君正在修理家裡的燈具。

  資料圖片

  圖③:高得雋在居家辦公。

  資料圖片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如何?社區防疫工作怎麼開展,有哪些難點?關系民生的“菜籃子”“米袋子”是否充裕,百姓的生活、防疫物資供應如何保障?從今天起,本版推出“越是發生疫情越要保障民生”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近來,一個新詞頗受人們關注:“無接觸”。為了更好地防疫,群眾響應號召,盡量少出門、不出門。無論是居家遠程辦公,還是線上買菜、視頻和家人朋友交流,“無接觸”成了許多人的選擇。

  上班族的飯碗端得牢不牢,工作是否受影響?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有沒有保障?居家防疫的日子,如何積極應對?記者進行了採訪。

  廣州 上班族高得雋

  雲上辦公不誤工作

  一大早,家住廣州海珠區的高得雋就開始做准備,把睡衣換成外出服,洗把臉,打理好頭發,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要出門。其實,他是為了准備接下來的公司視頻會議。

  疫情當前,不與人接觸是最安全的防護措施,但公司的工作也不能一直停滯。高得雋在保利1918智能網聯產業園工作,最近,公司就決定“雲辦公”。這次是春節以來第一次進行公司會議,通過線上辦公軟件進行。

  高得雋負責統籌協調工作,為了保証會議順利進行,他還提前就進入視頻會議間,指導同事們調試視頻攝像頭。

  “一個春節沒見,你怎麼又胖了,臉也圓了……”聽到同事的話語,看見許久沒見的熟悉面孔,高得雋感覺又回到了上班時的熱鬧勁中。

  會議期間,高得雋一邊看著電腦屏幕上的文件內容,一邊用手機進行視頻,有重要的部分還會立即在本子上記錄下來,一個多小時的會議緊湊而有序,各項工作都布置到人,不僅為居家辦公作了安排,也為之后一段時間的工作做了多手准備,高得雋一項一項認真記錄,好在會后跟各個負責人確認核對。

  自從公司2月3日推行居家辦公以來,高得雋早上在群裡打卡之后,就開始日常的工作,將各部門的重點事項匯總、及時傳達有關政策,作計劃、備方案……而這些工作都是在線上完成的。

  “之前沒想到會放假這麼長時間,一直待在家裡,哪裡都不敢去,還擔心上班怎麼辦,會有焦慮。幸好現在網絡很發達,居家辦公也比較方便,同事們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耽誤企業的正常經營,大家有時也互相打打氣,感覺更有凝聚力了。”他說。

  “我自己在家久了,也會憋悶,就和朋友們在網絡上‘雲聚餐’,其實就是視頻吃飯,聊天再小酌幾杯,算散心了。”高得雋說,“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還算正常運轉,相信用不了多久,就都能恢復往常的樣子,我有信心。”

  重慶 主婦李琦

  網上下單送菜到家

  “讓少出門,開始還發愁怎麼買菜做飯呢。” 家住重慶渝中區大溪溝街道雙鋼路社區的居民李琦告訴記者,“好在現在網上買菜很方便,快遞員會把瓜果蔬菜放到小區門崗處,“還真是‘無接觸購物’呢。”

  她拉開家裡的冰箱,裡面有肉、蛋,還有大白菜、蘿卜,塞了大半個冰箱。從裡面拿出今天的食材,她就開始忙活起午飯來了。

  為了防控疫情,社區加強了管理,讓居民們盡量待在家裡,減少出門。但是家裡的一日三餐怎麼辦,食材哪裡來?社區有便民服務點,也能網上買,這個煩心事就得到了解決。

  社區裡像李琦這樣網上購物的不算少數,但還有一些老人,他們不熟悉網絡,腿腳又不方便,怎麼辦?“這是我們的社區群,有什麼困難,想買什麼東西,在群裡說一聲就好。”李琦給記者看了社區群裡的聊天記錄,“鄰居的范大媽今年82歲,經常會有社區干部和志願者,拎著菜送到家門口。”她說。

  電飯煲裡蒸上大米,端出煲湯鍋,把蘿卜切片,調好料汁……普通的食材在李琦手中迅速變樣兒,不一會兒,四菜一湯已悉數擺盤,伴隨著李琦一聲“洗手吃飯嘍”,紛紛上了桌。

  到了下午兩點,李琦戴上口罩,來到了社區的便民服務點採購物品。“疫情開始之后,社區就在這開設了一個菜攤。”李琦挑了一把小蔥,一瓶醬油,又拎了一提衛生紙,“菜品和生活用品齊全,價格也和平時一樣。”

  居民在服務點外排著隊,隊伍雖長卻有秩序。攤位外面劃著一道道黃線,排隊的每人之間間隔一兩米,等上一位居民購買完,下一位才會來到菜攤跟前,排隊的居民之間也無交流。“這樣我們居民也安心一些。”除此以外,社區還和附近的超市合作,為每位居民發放了一張二維碼,足不出戶,掃掃二維碼就可以下單購物。

  回到樓棟裡,一股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來。這段時間,社區每天都會在樓棟裡消毒,李琦已經逐漸習慣了這股味道。“特殊時期嘛,大伙兒都能理解,勤消毒,咱們每個居民心裡也更踏實。”

  回到家裡,女兒已經坐在書桌旁,敲著電腦開始遠程辦公。李琦倒了杯水放在女兒書桌旁,悄悄掩上了書房門。回到客廳,她拿起毛線針和紅色線團,開始給閨女織毛衣,“等疫情過去了,可以讓閨女穿上,一家出門踏青去。”

  青海 “攝影迷”郝寶君

  重拾愛好也挺充實

  晒著太陽、聽著小曲,整理拍過的照片、“雲游”各大博物館……郝寶君沒想到提前幾個月就體驗了一把“退休”生活。

  今年55歲的郝寶君,是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客運段的一名職工。從19歲參加工作到現在,跑北京、去西安、上拉薩、下成都……從餐車員、售貨員到餐車主任,他從小郝變成老郝,如今已經變成大伙兒口中的“郝叔”了。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對列車班次進行了調整,從春節開始,郝叔就一直在家。

  剛開始居家防疫的幾天,他還有點不適應,可重拾起攝影的老愛好,讓他有事可做。2000年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迷上了攝影,一直堅持到現在。20年來,郝叔換了8部相機,拍了30余萬張照片,其中不少是關於春運的照片。這些天,他終於能騰出工夫,好好整理一下照片了。

  拐著彎排隊、拎起包趕車、窗子裡進人……時光深處,春運的點點滴滴,都被郝叔記錄了下來。以前,他有時還會留下乘客的地址信息,照片洗出來后給寄過去。“逢年過節的時候,會收到來自天南海北的祝福短信。今年,不少乘客還給我發了做好防護的提醒,其實很多時候都分不清誰是誰,但心裡很感動。”郝叔說。

  除了整理照片,郝叔把家裡挨個打掃個遍,消了毒,自己把燈泡換了一下,還跟著網絡上的視頻學太極。“野馬分鬃”“白鶴亮翅”“抱虎歸山”……這些太極招式他已經比劃得有模有樣了。抱著積極的心態,郝叔漸漸適應了這段隔離的日子,廚藝也增進了不少。青海釀皮、老酸奶、炸馓子……短短十來天,他已經學會了好幾種食物的做法,不過,“肉也長了好多”。

  雖然無法隨意出門,但郝叔借助網絡技術充實自己,在家“雲游四方”。最近網上有不少博物館利用VR、AR等技術,為網友提供“全息影像欣賞”,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各種文物古跡,喜歡文玩的郝叔當然不能錯過:“清晰全面,還有講解……”

  點開手機看新聞,現在是郝叔每天早上起床干的第一件事,居家的他也密切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態勢。“真心希望能早點結束,到時候,約上幾個老朋友,吃著火鍋涮羊肉,喝點咱的青稞酒,聊天唱歌,完了還想申請個延遲退休,再拍拍火車上的人和事,與乘客嘮嘮家長裡短……”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