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青海時刻系列報道

西寧市城中區:點滴數字折射基層行動力量

2020年02月04日16:21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西寧2月4日電(王紅玉) “報告指揮部,目前已排查賓館酒店375家”“今日勸返人員25名”……在西寧市城中區,自疫情發生以來,每天都有一個個數字產生,有的會被上報、匯總,有的被淹沒在工作中。在紙面上,數字只是數字,但對基層抗疫一線而言,一個數字,或許就是一個故事,是一串串不停歇的足跡、一個個頂著寒風的身影、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說,折射著來自基層的行動力量。

20000,一名一線工作者每天步行的步數

20000步,是一線排查、宣傳工作者每天的步數。“有車能帶一段的話可以少走一點,一萬多步,其他時候,每天的步數都在兩萬以上。 ”2月4日,城中區文化館抽調參加防疫工作的金偉說。幾天前,他被抽調到社區協助宣傳入戶工作,后來又參加了聯合檢查組,一家家排查賓館酒店,一家家詢問、登記。而許多社區工作者和執法人員,比他參“戰”更早、走得更多,兩萬步只是保守的數字。統一指揮、多級聯動、聯防聯治,自1月底開始,他們已經像這樣走了十幾天,不敢漏過一個小區、一座樓宇、一戶居民,一個排查點。

正是有了這兩萬步,才有了一戶戶被敲開的屋門,有了一張張居民手中的宣傳單,一張張登記表才能被填寫得清清楚楚、滿滿當當,轄區市民才更有共克時艱的信心。

691,全區各社區勸返點的總數

691個勸返點,是全區各個社區設置的勸返點總合。疫情發生以來,城中區用最快的速度將人員下沉,設置勸返點,特別對物業不完善的老舊小區重點“照顧”,織成了一張全覆蓋無死角的人力防御網。

兩名或三名志願者,一張桌子,桌上放著登記本和筆,忍著寒冷和困倦全天候堅守著,這就是一個點。而691這個數字,並不僅僅是691個點而已,它意味著,這樣的情景在轄區同時、同步存在於691個地方。它還意味著,有幾千名守點人員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這背后,又是多少個家庭的故事。

守點是枯燥的,也是艱苦的。從天蒙蒙亮守到夜幕籠罩,守點人員每天最享受的,就是晌午那一陣太陽,可以去去身上的寒氣。晚上八點,天已黑透,城中區飲馬街街道一處老舊小區前,一位志願者忠實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戴著帽子,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偶爾動動腳暖一暖,身后貼著簡單有力的八個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她的“戰友”們,正和她一樣,在夜色中佇立。

300,連續趕工制作的防護服數目

一線最缺的是什麼?物資。300件防護服,這個數量並不大,但對一線醫務人員來說,卻彌足珍貴。多一件防護服,就能讓醫務人員多一份安全,不用為了節省防護服而忍著不喝水、不去衛生間。

這300件防護服,是城中區發展改革和工業信息化局黨組西寧市箱包皮件廠黨支部11名黨員職工連續趕工做出來的。自大年初二開始,他們主動放棄了假期,先后為紅十字醫院、西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湟中縣人民醫院承擔防護隔離服的趕制工作。放假期間,制作原材料十分緊缺,人手也不夠,但他們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材料不足到處找,人員缺乏黨員頂,在最寶貴的時間裡,趕制出了珍貴的300套防護隔離服,送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50,一名排查人員每天撥打電話的平均數

城中區防疫指揮部綜合協調組,除了協調各類工作,還分擔著電話核實武漢回寧人員情況的任務。50,就是一名工作人員每天撥打電話的平均數。

作為城中區疫情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中的一個環節,這項任務細小而單調。每個電話的內容幾乎是一樣的:核實姓名、年齡,從武漢回寧的日期,航班號、車次,體溫,身體情況。大多數受訪者都很配合,但也會有人覺得煩,“社區已經已經核實過了,你們老打電話干嘛?”

“同樣的問題被問好幾遍,別人煩其實也能理解。但排查不怕重復,就怕有空檔,我們接到的是死命令,絕不能漏掉一個。所以必須做細一點,不耐煩就多解釋幾遍,打不通就重復打。”工作人員說。

為了盡量不影響對方休息,電話撥打分時段進行,早上打到12點半,中午休息時間不打,下午三點左右再打,晚上沒有特殊情況不會打擾,“特殊時期,希望大家能理解”。

四個數字,四個側面,四條戰線,同樣的意志,同樣的努力。假如能從高處俯瞰,你會看到,美麗的古城裡,遍布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或著制服,或戴紅袖套,亦或把黨徽別在心裡,正在迎著疫情,努力負重前行。這,就是基層的行動力量。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