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城西區建設“微綜合體”化解小區矛盾糾紛

瞄准小院小樓 服務做細做優(社會治理在身邊)

劉成友 賈豐豐

2020年01月02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城市快速發展,社區治理如何跟上?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通過“微綜合體”項目,把精細服務送進小區,瞄准每座樓院、每戶居民,滿足多樣化需求﹔搭建交流議事平台,及時了解掌握居民訴求,增強服務的專業性、多樣性﹔對矛盾糾紛不回避、不推諉,責任當面認領,問題馬上整改,結果及時反饋。

  大都市裡有城市綜合體,鄉村興起田園綜合體。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基層社區有個“微綜合體”。

  “微綜合體”啥模樣?一起來世通國際小區瞧一瞧。這裡有“圓桌聽証會”解決難題,有“居民說事點”提供便民服務,有“紅色影廳”展映愛國電影,還有趣味運動會、“四季有約”老年集體生日會、“老少同樂”百姓故事會等。小區居民樂在其中,滿是自豪。

  “微綜合體”上連街道社區、下連小區業委會,找准關鍵節點,補齊服務短板,化解矛盾糾紛,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措施更精細

  滿足居民多樣需求

  作為西寧市近幾年開發的橋頭堡,城西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曾飽受“成長的煩惱”:一些小區物業管理有疏漏、服務態度差、矛盾隱患多,導致基層治理不到位,群眾意見大。如何推進小區建設、化解矛盾糾紛,打通基層治理末梢,成了當務之急。

  從去年夏天開始,城西區積極探索實施“微綜合體”,立足小區樓院半徑小、居民構成多樣、服務需求多元等特點,推動服務力量由社區向小區下沉,促進群眾、業委會、物業公司、社區之間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興海路街道辦事處尕寺巷社區的黨員中心戶馬金梅和老姐妹曹玉蘭、王貴榮結成小組,隔三差五到小區的孤寡老人家裡,幫忙打掃衛生、收拾家務,鼓勵獨居老人出來參加活動。雙目失明的高輝清說:“多虧了這幾位好姐妹,讓生活多了很多樂趣。”

  “微綜合體”,一個“微”字,瞄准小區、小院、小樓,對象精准、內容精細﹔一個“綜”字,側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資源集聚、力量多元、功能多樣。截至目前,按照“小區支部主導型、物業主導型、融合聯動型、自主管理型”4種形式,城西區共在全區組建黨建“微綜合體”121個,覆蓋小區405個,覆蓋率佔一半還多。

  “通過‘微綜合體’,實現黨建力量下沉,建好主心骨、選好‘生力軍’、定好主框架,不僅讓許多便民措施更深入,同時實現了資源整合,讓群眾點單、黨組織服務,更好地服務群眾。”城西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毓玲說。

  溝通更順暢

  搭建交流議事平台

  勝利路街道北商業巷社區,一度設施落后、環境臟亂、沖突不斷,“亂放垃圾的、房頂漏水的、噪音擾民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社區干部手忙腳亂。”社區黨委書記肖紅告訴記者。

  自從有了“微綜合體”,社區黨委整合社區內外資源,搭建交流議事平台,服務到每一位住戶家裡。舊窗戶換了、破煤房拆了、雜物堆少了。“原來沒有活動室,一到冬天,老年人窩在家裡干著急,出門鍛煉淨受凍。”趙德蓮老人說。不久前,社區黨委痛下決心,“電路保潔物業負責,活動設施社區解決,管理維護居民想辦法”,老年活動室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了。

  活動室從開設到現在,沒人吸煙也沒人亂扔垃圾,還有幾位居民主動維護秩序,效果超出預料。78歲的蔡禮華老人更是主動承擔起活動室的后勤工作,征求大家意見后制定了老年活動室管理准則。

  小區黨支部搭建起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的溝通橋梁,發揮業主的積極性主動性,小區服務更周到了﹔樓棟黨小組利用樓院微信群,及時了解掌握居民訴求,許多疙瘩解開了。瞄准主要問題,突出綜合職能,發展專業服務,很多社區書記感受到了巨大變化。“如今去社區轉一圈,招呼多得打不過來。”肖紅切身感受到滿滿的收獲感。

  “4點半學校”、24小時應急服務隊、移動辦公桌、便民小板凳、社區維修隊、糾紛調解隊,在許多小區應運而生。城西區同步跟進小區支部委員的培訓工作,實現小區支部書記輪訓全覆蓋,不斷提升其履職能力,讓小區支部在服務群眾中起到“輕騎兵”作用,推動社區服務從保障基本、滿足共性向多元兼容、品質提升轉變,推動各項服務落細落小落實。

  糾紛更好解

  多方協商明確責任

  安泰華庭小區主要由居民小區、寫字樓和商業街3個板塊組成,如何平衡業主與業主、業主與商戶、業主與租戶之間的矛盾,一直讓社區黨委頭疼不已。去年夏天,由社區黨委黨員、物業公司黨員和業主委員會黨員共同組成的小區黨建綜合服務站正式成立。其中,“民情議事會”成了重要抓手。

  首次“民情議事會”,小區內停車難、噪音多、違規辦補習班等問題被一一擺上桌面,“責任當面認領、問題馬上整改、結果及時反饋,當時就處理大小問題6起。”社區黨委書記李黎峰說。

  在此過程中,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委會和黨員、居民代表共同參與,多方協商解決,真正實現小區自治。“小麻煩變得不麻煩了,生活也豐富多彩了。”小區居民劉海雲高興地說。

  自“微綜合體”實施以來,黨員帶頭,居民參與,各方配合,全區共調處裝修擾民、樹木遮陰等各類矛盾糾紛281次,解決管網老化、電線亂搭、更換水電表等問題251件,組織各類宣傳活動494場次,受益群眾達1.8萬人次。

  變化提升在不知不覺中發生:退休黨員賦閑在家的少了,為民服務的多了﹔業主和物業相互指責的少了,協商解決問題的多了﹔各單位之間相互推諉扯皮的少了,主動服務的多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增加了,社區干部的工作也更有條理、更有方向了,物業公司也從中受益良多。西寧景輝物業公司緊扣打造老舊小區“新管家”的目標,建成景輝物業黨建服務站,其所服務的小區居民投訴率與過去相比下降了一半。

  “接下來,我們將根據需要分層培養人才隊伍,結合推進‘物業服務提升三年行動’,構筑收集民情民意、匯聚民心民智、解決民憂民盼的平台,既給試點小區下達‘過河任務’,又幫助試點小區解決‘橋和船’的問題,真正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馬毓玲說。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