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探秘江源 隻為更好守護
原標題:開展水資源監測、分析氣候變化,2024年江源綜合科考——
探秘江源 隻為更好守護
一場雨過后,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的通天河水流湍急,直門達河段,隨著來自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水環境所等科研單位的科考隊員對懸移質泥沙和河床沉積物、浮游生物等樣品的取樣,2024年江源綜合科考正式拉開帷幕。
穿越茫茫的青藏高原腹地,科考人員深入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對河湖水文、河道河勢、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土流失、冰川凍土等進行全方位“體檢”。
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是氣候變化的敏感響應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對流域氣候系統穩定、水資源保障、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安全具有重要影響。
“長江源地區自產水資源從2005年以后總體轉豐,特別是2017年以來增幅明顯,過去5年,長江源地區年平均自產水資源量達到261.7億立方米,較1956年至2016年多年平均值偏多40%以上。”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科考隊員時璐介紹。
而這背后,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全球暖濕化影響。“與長江流域整體相比,長江源區氣候變化更加顯著,升溫速率約是全流域的兩倍,極端降水發生頻次和強度增加。未來長江源區暖濕化趨勢仍將持續。”長江流域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秦鵬程告訴記者,“受此影響,格拉丹東雪山主峰冰川、冬克瑪底冰川都有逐步萎縮趨勢,冬克瑪底冰川近年來也持續消融,2009年退縮分解為大、小冬克瑪底兩條冰川后,目前冰川前沿冰舌仍在退縮。”
“目前,對江源地區的研究多採用有限的氣象、水文監測數據和衛星遙感數據產品,結合數值模式進行預測,因此深入江源實地調查,不僅可以有效彌補常規觀測系統在高原上密度不足的問題,並為數值模式參數優化和改進提供重要依據。”秦鵬程介紹。
“此次科考將進一步掌握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現狀,為長江大保護、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區‘水土氣沙冰’演變與適應性保護對策研究提供基礎數據,更好發揮科研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中的支撐作用。”長江科學院總工程師徐平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