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高原濕地?(把自然講給你聽) 高原濕地在水源涵養、氣候調節、儲碳固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學開展高原濕地保護修復,對維持高原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日報看青海:濕地面積有效擴大、生物多樣性逐步增加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致辭指出,中國將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0%,把約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重點建設三江源、青海湖、若爾蓋、黃河口、遼河口、鬆嫩鶴鄉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 近年來,我國多地多部門共同努力,加大對濕…
切實助力建設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 2月7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青海省將從深入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系統開展草原生態綜合治理、全面加強濕地保護修復與管理、切實全面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依法保障林草資源安全、大力推進生態富民惠民、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夯實發展基礎保障、從嚴加強干部隊伍建設10個方面,助推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建設。 青海將高標准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扎實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做好昆侖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前期工作﹔加快黃河流域、湟水河沿岸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等重點區域增綠擴綠行動,完成國土綠化26.66萬公頃,完成義務植樹1500萬株,鞏固提升5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成效,加快推進海南藏族自治州防沙治沙示范州建設,完成防沙治沙8萬公頃。…
玉樹:生態保護與人居環境實現“雙增長” 2022年以來,玉樹藏族自治州聚焦保護“中華水塔”,制定印發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全方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重點舉措,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建設,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玉樹州加快構建區域生態保護體系,探索以生態保護、綠色產業、綠色消費和綠色政策為主要內容的“綠色新政”,建立健全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統籌好冰川雪山、湖泊濕地、高寒草甸等生態系統保護。…
100億元黃河青海流域貸款推動助企暖企 2月3日,記者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自全省“助企暖企春風行動”企業家座談會召開后,省發展改革委迅速貫徹落實,結合與國家開發銀行青海省分行開展的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針對企業和地方相關建設項目,認真開展貸款需求對接,積極做好融資服務保障。 2023年,將繼續圍繞生態文明高地和產業“四地”建設,計劃投放黃河青海流域貸款100億元,預計帶動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青海:讓生態之“樹”常青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2022年,青海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肩負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重大責任,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聚焦建設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切實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堅定不移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保護“地球之腎” 共享生態福祉 人民網西寧2月2日電 (況玉)2023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主題為“濕地修復”,這也是國家《濕地保護法》實施后的第一個世界濕地日。為宣傳青海省和西寧市濕地保護成效,推進濕地休養生息,2月2日,青海省市林草部門在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共同舉辦“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
玉樹隆寶灘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人民網西寧2月2日電 (況玉)2月2日,在杭州舉辦的2023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宣傳會場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布我國新增18處國際重要濕地,青海省玉樹隆寶灘濕地位列其中,為青海新增了一張“國際生態名片”。 據了解,2022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中規定:“本法所稱濕地,是指具有顯著生態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於養殖的人工的水域和灘涂除外。…
世界濕地日︱濕地保護與修復換得一江清水向東流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 今年濕地日的主題是濕地修復 青海是濕地資源大省 濕地面積位居全國前列 佔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2.64% 瀾滄江網狀水系。張皓芃攝 具體來講 青海含河湖庫等水域濕地面積為712.39萬公頃 濕地類型有內陸灘涂、沼澤地、沼澤草地 以及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 坑塘水面(不含養殖水面)、溝渠8類 扎陵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