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源:坚持农信社政治属性与生命属性 深入实践“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1月23日,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兴源线上出席由新华社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举办的“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场论坛,并围绕青海农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表演讲。
王兴源表示,近年来青海农信始终坚持党对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坚持“姓党”的政治属性和“姓农”的生命属性,将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深度融入到党委对公司治理的全面领导中,一体推进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青海农信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构建了以“物理网点+惠农金融服务点(站)+‘双基联动’办公室+智能机具”有机统一的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实现了对青海省369个乡镇4173个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双基联动”的双签、双挂、双办、双评、双控优势,与广大基层党组织一起高水平推进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创建的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覆盖面均达到70%以上,农牧户户均信用贷款额度达7万元,大幅提升了农牧户信贷的可得性、便捷性和满意度,也增强了村镇干部和村级组织在基层经济事务的话语权,有效推进了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乡村生态不断净化。
王兴源表示,青海农信以助力村务公开透明规范和维护基层政治生态文明为出发点,建设的“三资”数字管理平台已在全省推广运行,各县区均挂牌成立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一步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为推行“阳光村务”、治理基层“微腐败”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手段。青海农信立足于区域经济特点,按照“一业一策、一乡一色、一县一品”的产品创新理念,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级授信工作,创新推出“三牲贷(活畜贷)”“兴农直通贷”“新农信用贷”“青源e贷”“乡村旅游贷”等乡村振兴系列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个体户等“小微市场主体”实现产业兴旺和农牧民实现生活富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据统计,近年来青海农信以仅占全省14%的存款量,投放了全省95%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投放了73%的农牧户贷款和69%的普惠型涉农贷款,累计支持的农牧户达78万户,小微企业36万户,全省每10户家庭,就有8户享受了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每5家县域小微企业,就有3家获得过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来源:新华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海拔4500米的高原少年足球梦
- 平均海拔45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3.3摄氏度,一年的冬季长达120多天,终年白雪茫茫……这里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 一个足球,一群伙伴,一片绿草地,成就了这片高原上少年的梦想,他们对足球的热爱超出想象。…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