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书写在长江源头的绿色礼赞

程宦宁
2022年10月02日09:01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这里,是“江河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在此发源,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这里,是“中华水塔”,奔腾不息的江河之水,滋养着中华大地,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这里,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藏族自治州。

蓝天白云下是连片的草山和奔腾的江水,成群鸟儿掠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如此野趣横生的场景在长江源头比比皆是,偶遇欧亚水獭、斑头雁、鱼鸥这样的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它们以美丽的身姿为长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点赞”!

长期以来,玉树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三线一单”和环评宏观管控,落实河(湖)长责任制,下发《玉树州关于严格控制鱼类放生行为保护水生态的意见》,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监管责任。争取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资金,自2018年起先后投入5.92亿元,统筹推进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和修复三大类19个项目,并形成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系统完整的和谐生态系统,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长江禁渔 尽显源头担当

2020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玉树州作为三江之源,保护好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如何将流域内禁捕工作把握住、落实细,如何高举最严“禁渔令”,落实各项“硬措施”,打好禁捕“持久战”,确保源头“水安全”,玉树州“禁渔战”由此拉开帷幕。

入秋后的通天河畔,寒风凛冽,清晨的河边已经开始结起冰碴。此时,称多县歇武镇歇武村的生态管护员索昂普措,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现在的索昂普措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护鱼,他不仅要负责自己区域内的生态管护任务,而且还要负责监管自己区域内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行为,尤其是制止偷捕捞鱼行为。

索昂普措说:“不一样的两个身份,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全力以赴保护好脚下的这片土地,保护好长江源头。”

依托原有的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以网格化形式开展巡河护河,在加强禁捕水域监管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为依法惩戒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行为,遏制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玉树州通过建立健全禁捕执法监督常态化机制,农牧、市场监督、公安、林草等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完善合作执法机制,设立110举报电话,深入走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和活鱼销售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排查摸底和联合巡查行动。

2020年玉树州成立了州农牧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担负起长江禁渔工作的重担。州农牧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成立之后,这支队伍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长江禁渔宣传活动,全州范围内的村户、学校、寺院、餐馆、广场、机关、工地、网站都是他们宣传的主战场。他们还会在重点水域设立公告牌,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让禁渔工作家喻户晓。如今,“不捕鱼、不售鱼”在全州各乡镇村社已成为“村规民约”。

鉴于长江沿岸岸线长、水域广阔、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玉树州农牧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在玉树州一市五县设立了执法大队,并把沿江乡镇对鱼讯信息、水域情况更了解的草原生态管护员纳入到巡护长江工作中,同时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当好政策宣讲员,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长江禁渔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玉树州水利局首次发起三省(区)六市(州)江河流域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建立联防联控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长江上游大保护,共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区,协同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支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推进江河源头流域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并设立“双总河长”构架和四级河长体系,实现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确保河流保洁无盲区,完成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推行建设。

玉树州水利局局长才多杰说:“现在我们有556名河湖长,2187名河湖保洁员,15名州委常委、副州长等厅级领导担任州级责任河湖长,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等担任河湖监督员,并由人大、政协副厅级以上领导负责河湖管理和监督,推动形成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创新机制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青海境内长江流域面积15.84万平方千米,除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河和北源楚玛尔河外,主要支流有莫曲、牙口曲、北麓河、科欠曲、色吾曲、聂恰曲、登额曲、德曲、益曲、巴塘河等,而这些支流大部分都在玉树州境内。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玉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生态大州。多年来,玉树州用积极行动维护和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更为规范完整的生态保护机制。

2016年3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试点方案,三江源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批复》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方案》明确,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为19.07万平方千米,划分为长江源治多、长江源曲麻莱、长江源可可西里、格拉丹东、当南、黄河源、澜沧江源7个管护区。

此后,玉树州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规范合法采砂,完成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地质灾害防治、创新机制,稳步推进生态管护工作……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启动,对玉树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露,也让长江源头的生态保护有了提档升级的机会,环保事业自此开始“大刀阔斧”向前进。

治多县索加乡不仅是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乡、可可西里所在地,也是全国平均海拔最高

的地方之一,全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其中含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全域均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范围内,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乡镇。杰桑·索南达杰,是这片壮阔土地孕育的英雄,是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

随着国家公园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和红色基因的赓续,索加乡逐渐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保护路径。

索加乡副乡长代吉措毛说:“在索加乡草原上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索加乡生态环境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位默默付出坚守在大山深处的生态管护员。”

近年来,索加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深入融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推行以四村支部为先锋,以全乡2000多名生态管护员为主力,构建了16个管护小分队,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小分队负责人,形成网格化管护模式。

不仅如此,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设,索加乡施行“一户一岗”制,现在全乡家家户户都有管护员,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尝到了生态的甜头。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中国首批,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这无疑是给长江源头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大了“砝码”,也增加了一份责任。从顶层设计,到创新机制,再到政策落实,数年的深耕细作,让长江源头“脱胎换骨”,不断迸发出绿色的生机,新鲜的活力。

在长江源园区里的另一块“高地”——曲麻莱县,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每年的6月份入夏开始到9月中旬,该机构都会在当地开展生态保护培训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了解长江,感悟生态保护的意义。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没有无线网络,有时候甚至没有手机信号,但是每一次前来培训的牧民都会带来生机与人气。这里的大学生们从曲麻莱县走出去,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却坚持回到曲麻莱来,扎根在拉觉悟生态教育站,为当地的牧民进行生态教育和服务。

过去,曲麻莱当地的生态环保普及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对一些宣传手册、彩页,牧民们看不懂,学习起来也很吃力,效果总是不好,吃垃圾食品、乱扔垃圾的行为还是随处可见,而在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授课老师们以双语宣讲方式,为牧民群众送去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思想,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释放红利 共享生态成果

为有效保护长江源头水域生态环境,保持水生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禀赋,自2021年以来,玉树州相关部门配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首次系统性对长江源当曲、楚玛尔河及干、支流开展鱼类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州有历史记录的16种鱼类全部被发现,另发现疑似新种1个,发现青海未记录分布区物种2个,重新发现了“消失”近30年的黄石爬鮡和中华鮡。

根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为期两年的调查,长江流域玉树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优”,评价结果远优于沿江其他地区,与长江整体评价的“无鱼”等级形成鲜明对比,长江禁捕和《长江保护法》贯彻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众人眼中的“穷山恶水”已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青山绿水,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玉树州已构建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入秋后,汽车行驶在万里长江第一县——治多县境内,虽然连片的草山已经开始泛黄,远处的山顶已经带上了“白帽”,但是山谷间流淌着的江水和时不时“露面”的沙狐、兔狲、岩羊等野生动物让这片土地依旧生机盎然。

到达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境内,眼前突然一亮,这里便是“万里长江第一湾”。平均海拔4250米,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和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三条河流在这里汇聚,形成长江源头干流河段通天河。通天河环绕山体构成一个完美的弧度,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

近年来,在治多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引领下,下大力气将“长江第一湾”重点打造成为地标性旅游品牌之一。2021年开始,叶青村借力乡村振兴好政策,继续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特色景区,生态红利在这里不断释放。

才扎是叶青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如今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在政府的引领帮扶下,既能呼吁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长江的队伍中来,又能守着家乡优美的环境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说起这些,才扎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像这样的故事在长江源头数不胜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一个又一个才扎的故事汇聚成青海生态惠民的生动画面,讲述着生态文明红利惠及百姓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目前,玉树州长江流域范围内乡镇级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率达到100%;称多县县城污水收集处置率达到75%,生活垃圾全覆盖收集;按照“重点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针对长江干流、主要支流河岸带开展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生态修复面积达1300多公顷;针对沱沱河流域(唐古拉山镇)人群活动对源头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或潜在隐患,在调查调研与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力推动河源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保护、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置能力提升。据长江直门达水文监测显示,该区域断面水质持续向好,Ⅱ类以上优质水占比为100%,其中Ⅰ类水常年保持在42%,源头一江清水源源不断滋润抚育着下游的万千草木生灵和经济社会发展。

长江水系连通万里,生态宜居惠千家。条条溪河、座座青山变成美景,一幅幅鱼翔浅底、岸绿景美、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已在玉树大地铺开;滚滚江河东流致远,滔滔江水诉说时代新篇,一个个躬身前行的身影,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共同勾勒出人与青山两不负的青海篇章。长江,正带着来自源头的绿色礼赞,奔流不息……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