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新春走基层

16年,在青海省祁连深处、黑河源头,厮守着一座夫妻管护站

贾丰丰
2022年01月19日19:06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祁连,青海与甘肃的界山,匈奴语“天”之意;黑河,古称弱水,就发源于此。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的前方记者,此刻行进在山水深处,发回了“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问路祁连”第一篇——一对夫妻管护员的生态足印

说好的不用做饭,结果东木措大嫂还是准备上了。

从祁连县县城,到采访点所在的野牛沟乡大泉村,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能够在平均海拔近四千米的祁连山腹地,端到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感觉不一样。

让人感觉更不同的,是这座在祁连深处、黑河源头厮守了16年的蒙古族夫妻管护站。

我为两位采访主人公拍下了2022年第一张合影。贾丰丰摄

照片中潇洒魁梧的蒙古族汉子,叫叶金俄日,49岁;旁边看上去温婉而又坚强的女士,叫东木措,48岁;两位是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泉村人,也是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管护站的管护员。

祁连,这座青海与甘肃的界山,人迹罕至;黑河,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就发源于祁连山腹地的八一冰川,流出青海后浇灌了甘肃河西走廊的富庶繁华,最终归宿在居延海——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古称:弱水。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说的就是今天的黑河。

时间回到2006年,由于当时监管力量的薄弱,于是盗采行为一度猖獗,小挖机、装载机、流动床不断涌入,在祁连山深处留下了许多如伤口外翻的矿坑,还有牛皮癣一样的黑土滩。

成立管护站,迫在眉睫。此时,野牛沟乡大泉村的退役军人叶金俄日成了不二人选。“政府反复做工作,咱能无动于衷?”粗壮敦实的叶金俄日便当起了管护员,为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妻子东木措也一起来到了管护站。

县上盖的管护站,宿办一体,也是夫妻俩的“家”。贾丰丰摄

管护站内景。贾丰丰摄

名曰管护站,可起初连房子都没有,他俩撑起一顶帐篷、里边再棚上一层塑料布,早上醒来,水蒸气跟下雨一样往下掉。“没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温!”东木措忆起刚来的时候,红了眼眶,“还有吃水,每次只能去三公里外的泉眼找,早上起来,光是用锅化冰就得个把小时。”

家里本来牲畜不多,便交给了亲戚打理;唯一的女儿,也给了老人带。自2006年开始,两个人、一辆摩托车,从西边的八一冰川到东边的油葫芦沟,从南边的达玉村到北边的青甘交界,方圆200平方公里都是他俩的工作区域,最远的点位巡护一趟要10个小时。

16年来,这一对身影厮守着这片土地。贾丰丰摄

2007年,巡护归来的夫妻俩,突遇黑河爆发山洪,摩托车被水冲走老远。两个人死里逃生,而事发地距离管护站还有四十公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俩人只能等到洪水退去,再找到摩托车,晾了两小时后,勉强蹬开火,一路边骑边推,等到站里时,已是凌晨。

疲惫不堪的两个人睡了一晚上的冷炕,第二天醒来,东木措的第一句话是“要么离开这,要么离婚……”

泪水冲出眼眶,顺着叶金俄日的脸庞滚滚洒下。

“你再睡会,我先把炕热一热,再去做点饭。”叶金俄日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一碗热腾腾的面片端到了东木措的跟前……后来,三间砖房盖了起来,铁丝网围出了墙院。伴着朝霞日暮,摩托车发动声又一次次响起,空旷的院子见证了无数次出发,也默默迎接了无数次的归来,尽管有时候并不准时。

2017年,两人在巡山返程的路上突遇爆胎,无奈之下,他们脱下线衣线裤,塞进了车胎——就这样,连骑带推,终于返回了管护站。

冬日祁连。贾丰丰摄

叶金俄日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东木措的腰也经常犯毛病。中午时分,东木措捞出刚煮的开锅肉,俩人一个劲地劝我吃,自己却不大动。蒙古人,哪有不爱吃肉的?看我不好意思,叶金俄日一边搓着膝盖,一边说出了实情:由于巡护,经常吃不到热的,两个人胃也都不是很好,所以对肉,控制的紧……

由于地处偏远,通电成本实在太高。所以,三块光伏板,就成了叶金俄日夫妇所有用电的来源。夏天日照长,电池能蓄满,还能勉强够用;但一到冬天,白天变短,吃不饱的电池板也不时耍个小脾气,灯亮着亮着突然就灭了、电视看着看着突然就黑了……也正因此,冰箱就成了摆设。二十多天去趟县城,夫妻俩每次买的菜都差不多:土豆、甘蓝、萝卜、白菜、大葱,都是些耐放的。“不过有菜吃就不错了,刚来那几年,就是面、土豆,不也过来了吗?”

“停电的时候咋办?”我突然问了一句后来想想都有点傻的问题。

“能咋办?睡觉!”叶金俄日笑着答道。

“这时候,你们都喜欢聊点啥?”我接着问。

“老夫老妻的,聊啥?”

不过,还好,有“卢八”——一条“金包边”的黑色藏獒。

前腿蹬地、摇着尾巴,五六公里外就听见它的叫声,这也给每次巡护归来都增加了点“仪式感”。

来站上十年,陪伴了十年,在叶金俄日夫妇的心中,它也是家里的一份子。

雄赳赳的“卢八”。贾丰丰摄

前年冬上,一个深夜,几只狼“光顾”了管护站。外面狗叫声、狼嚎声混成一片,夫妻俩谁也不敢出去。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一看,院子里遍地狼毛、鲜血,卢八没让狼群占上便宜,不过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前腿被咬穿,整整一个月都起不来。

看着卢八趴在地上舔着伤口,一阵阵发出“呜呜”的叫声,叶金俄日心疼坏了!

又是拿药敷,又是拿肉喂,晚上还把他“接”到房子里住。几十天后,它又恢复了往日的生猛。还是和从前一样,不管谁到站上,他都高度警惕叫个不停,但主人的一盆青稞杂面,又能让它伸过胖头,撒娇不停。

去年,不知道为啥,管护站突然来了两只猫。在几块馒头的“引诱”下,他们慢慢试探、慢慢靠近,两天后,彻底放下戒备,就融入到了管护站的生活中。而对于叶金俄日夫妇来说,在孤零零的管护站,两只猫带来的乐趣要多大,有多大——随意进入房间、不时还跳到主人的腿上,这个,卢八只有羡慕的份。

如今,随着管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黑河源头这片草原,盗采现象基本绝迹、生态状况持续向好,“以前黑颈鹤可是‘稀客’,如今经常能见到。”

(责编:刘沛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十四五”青海将推进一批重大水源和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
  人民网西宁1月18日电 (杨启红)本网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近日,《青海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印发,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配置,从顶层设计开始,抓紧推进一批重大水源和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青海省水利现代化进程。 优化水网工程与水资源配置。…
青海印发四项标准 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
  人民网西宁1月17日电 (张莉萍)1月17日,本网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建设规范》《青海省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规范》《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功能区划技术规范》《青海省自然保护地监测评价技术标准》四项地方标准已于2021年12月25日正式发布。 据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局局长张德辉介绍,《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建设规范》是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基本指南,是编制和审批青海省自然保护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和初步设计的参考依据;《青海省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特许经营空间许可、行为规范、产品准入、运营资格、收费标准、基础设施、安全监管等技术要求,指导特许经营有序、有效、合法、合规开展,为公众提供优质体验服务;《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功能区划技术规范》明确了自然保护地的范围区划、功能区划和分级分类管控要求,明确了保护地的区划所需本底资料、区划流程、功能分区等规则,提出了与上位规划、社区发展统筹考虑的规划技术要求;《青海省自然保护地监测评价技术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监测的设备选型、技术方法、监测内容和考核评价的主要技术要求。…
青海力争2025年每县成立一所自然教育学校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张莉萍摄 人民网西宁1月17日电 (张莉萍)1月17日,本网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青海省将力争到2025年,建成青海省全民自然教育基地网络,原则上每县依托一所学校,成立自然教育学校;到2030年,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相对完备的青海省自然教育体系,将自然教育培养成青海省重点生态文化品牌,促进自然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