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十年|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较十年前增长13倍

人民网西宁9月27日电 (杨启红)“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本网从“青海这十年”青海省民政厅专场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十年来,青海在政策创制落实、制度机制保障、资金力量支持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可靠的民生保障。
十年来,青海共投资超32亿元,组织实施2129个养老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项目。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30个,较十年前增长13倍,养老床位数23470张,较十年前增长40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相比“十二五”时期提升了42个百分点,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36家,覆盖率达到46%,农村互助幸福院1384家,覆盖率达到33%;筹资10亿元为全省60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补贴,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全覆盖;每年为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超4亿元;为常住本省的老年人给予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累计参保人数超220万人。
服务质量提升方面,青海累计完成8000余人次培训任务,持续举办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为加快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靠支撑;常态化做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确保了服务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展养老机构设施星级评定工作,评定“星级”养老机构27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5家,农村互助幸福院26家。
此外,海东、西宁、海北、海西先后被国家纳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西宁市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国务院第7次大督查时通报表扬了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西宁市爱老幸福食堂让更多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积极筹集中央资金彩票公益金2306万元支持西宁市、海北州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累计完成2442张家庭床位建设任务,累计为2万余人次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等,一项项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创新成果彰显的是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海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3%,较十年前提高了近三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有回音|村广场存放小麦影响村容村貌?一条留言获解决
- 麦收季节,占用公共场地打场晒粮现象频发。 8月23日,有群众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青峰村有村民在村广场存放小麦秸秆半月有余。…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