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两会会客厅】

张周平、张爱军委员:让农村老人享受更优质养老服务

2022年01月20日15:02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2022年青海省两会召开,为体现青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讨论大政方针和地方重大事务的职责。人民网青海频道特邀省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围绕青海“四地”建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总结2021年工作成果,畅谈2022年工作计划。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老何所依?不仅牵动着每个家庭,也考验着政府、社会的决心与智慧。近年来,青海省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但与广大农村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并解决。如何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青海省政协委员张周平、张爱军认为,要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治责任,加强统筹和组织领导;要构建全方位、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要加强资金和人员保障,开展农村幸福院运营质量提升行动。

青海省政协委员张周平、张爱军认为,目前,青海省农村养老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养老责任主体不清晰;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难度较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城乡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具体来说,青海省由于城镇化率低、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大量流出等原因,农村空巢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新的养老责任主体及服务模式没有及时补位衔接。

同时,青海省农牧地区特别是牧区地处偏远、群众居住较为分散,集中养老难以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后所服务的老人人数少,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导致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进程难度大,城市养老服务经验很难移植到农村。

此外,青海省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持续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力度,但与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青海省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无力补贴养老服务,导致其运转困难,出现“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现象,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

如何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张周平、张爱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

第一,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治责任,加强统筹和组织领导。积极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领导体制,将农村养老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作落实落细。总结推广“党建+农村养老服务”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探索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评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把建设成效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构建全方位、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在居家层面,强化家庭养老基础作用,强化家庭赡养老年人的主体责任,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明确牵头部门追责。在社区、乡镇层面,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互助养老服务,通过志愿服务、低偿服务、时间银行等方式完成互助养老代际接力。建立健全留守老年人的日常探视、定期寻访、结队帮扶、健康管理制度,提供经常性巡查巡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养老机构层面,打造县乡村一体化的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深化公办养老院改革,在满足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将剩余床位优先向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的老人开放。同时,改造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鼓励乡镇卫生所利用闲置资源提供养老床位,实现医养康养有机结合,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第三,加强资金和人员保障,开展农村幸福院运营质量提升行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适度增加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和运营维护财政资金、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补贴村养老机构制度、公益组织开展定向募捐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农村养老资金的保障力度。设立“爱老敬老”公益岗位,发动村低龄老年人、留守妇女等志愿者,开展“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行动,加大培训力度,对长期从事照护的人员给予适当资金补贴。支持农村幸福院完善服务功能,强化运营监督和考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单独或依托农村幸福院建设助老食堂,根据不同农村及老人分布等具体情况,规划建设中央厨房向周边乡村配餐,或由村委组织人员运营,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人民网 马建辉采访整理)

(责编:马建辉、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