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八
西宁市湟中区:“四大”中心互联互通破解看病难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门可罗雀”,面对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就医秩序不合理,西宁市湟中区聚焦人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按照“区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总体思路,投入820余万元,建成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网络门诊中心、网络心电监测中心和远程超声影像“四大”中心。逐步建立区级医院间的横向互联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互通,实现患者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就医新格局。
影像中心赋能基层医疗
家住湟中区田家寨镇的郭玉兰老人因外伤感觉伤处疼痛不适,到田家寨中心卫生院就诊,卫生院医生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区第一人民医院通过远程影像进行会诊。经过卫生院医生的对症治疗,老人的病情逐渐得到缓解。“不用去大医院就能享受到市级医院专家的诊断服务,真是既安心又省心”郭玉兰说。
据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赵志远介绍,以区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依托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和15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建成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的卫生院摄片检查,检查结果实时传送到影像中心,中心医生通过平台查阅、出具影像诊断报告,患者在5分钟内就能拿到自己的诊断结果,从而实现“卫生院摄片、总医院阅片、卫生院打印报告”的快捷模式。既解决了基层卫生院无专业放射医师的问题,也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方便了群众。影像中心自运行以来,累计诊断8万余病例。
远程网络门诊延伸服务模式
依托区域网络心电中心,建成覆盖16家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区级医院的远程网络门诊平台。网络门诊向上对接区级医院专家,随时为基层群众提供远程会诊,实现“视频发起问诊,专家给予治疗方案,基层医生治疗”的就诊模式;向下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输送诊疗能力,远程指导基层医生规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减少基层患者频繁往返医院的不便。自远程网络门诊运行以来,已为1.4万余位患者提供远程诊疗。
据土门关卫生院院长黄世平介绍,通过网络门诊系统,区级医院专家在线指导,基层医师协助诊疗,既降低了就医成本提高了效率,又让基层医生学习到上级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实现了“医-医、医-患”两大联动,促进了“专家、临床、教学”三共享,构建了“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心电诊断中心搭建区域平台
以湟中区第二人民医院为中心,连接全区16家乡镇卫生院和区级医院,组建了网络心电监测中心,并与北京大学附属医院、阜外医院、301医院三家医院组成的中国心电医联体联盟分析中心网络实现了信息对接,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电网络全覆盖,真正做到“让健康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被授予国家级“远程心电会诊中心示范基地”。自运营以来,累计诊断心电病例21万余人次,处理心脏危急重症患者860余例,视频远程教学37次,及时转入上级医院治疗492人,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来源: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西宁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秩序
- 9月4日,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逐步有序恢复全市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 自9月5日6时起,除全市高、中风险区继续实行管控措施外,恢复主城区“四区”之间人员、车辆有序流动;恢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源县、湟中区(含多巴片区)内部人员、车辆有序流动。…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