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就是端上“金饭碗”
冬日里的昂赛大峡谷。杂多县委宣传部供图
蓝天白云,葱郁崖柏,美丽的高山草场,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巍峨挺立的山峰和形态迥异的丹霞地貌,蜿蜒清澈的溪流日夜不停地流淌……这就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的美景。
此刻,一辆崭新的小轿车正顺着浩浩荡荡的澜沧江水在昂赛大峡谷内穿梭。
车的主人叫桑周,是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5社的一名牧民。94年出生的桑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一家人靠着脚下的绿水青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车就是我用‘绿水青山’换来的,这几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好。”桑周的一句玩笑话也道出了一个实情,守住“绿水青山”就是端上了“金饭碗”。
2018年之前,桑周和大部分牧民一样,家里的主要收入靠的就是放牧和挖虫草。土生土长的桑周心里清楚:“放牧只要遇上雪灾,一家人几年都缓不过来,而虫草的价格也是经常浮动,一家人的生活得不到稳定的保障。”
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给桑周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园区范围与牧民生产生活高度重合。通过特许经营,不仅带动当地社区牧民增收,还能充分调动牧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属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听到消息的桑周觉得自己可以试试,“我在兰州上过两年警校,普通话说的还行,当向导我没问题。”
报名、审核、培训,很快桑周如愿成了一名登记在册实行特许经营的“牧民向导”。
汽车在峡谷中行驶了两个小时后,停了下来。
“前面是我家的牛圈,后面白色的板房是我家,旁边的集装箱就是给来这里生态体验游的游客住的,里面水电都有非常方便……”热情的桑周一下车就开始用流利的汉语介绍。
成为“牧民向导”后,桑周很快成了“头牌”,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服务周到外,桑周还有一个“地理”优势。
桑周家地处昂赛大峡谷内,从小在这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桑周自信地说:“从我家出发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雪豹、猞猁等珍贵的野生动物。要是运气好,出门就能看到对面山上的雪豹。”
伴着“天时地利人和”,桑周家特许经营的生意越做越好,桑周说,通常情况下,一年最少能接待3-4次体验者,如果碰上体验者较多的时节,每隔十几天就可以接待一次。而挣到的钱45%属于我们、45%属于社区、10%属于保护基金,一年下来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桑周还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每个月不接待游客的时候就会去巡山。桑周说:“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巡山虽然辛苦,但是这样一份稳定的收入我觉得很值。”
如今,和桑周一样的“牧民向导”有21位,大家经政府安排,轮流接待来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自然体验的体验者。截至2021年,昂赛大峡谷雪豹观察特许经营项目接待国内外生态体验团队158个,体验访客480人次,经营收入160.7万元。
除了雪豹观察生态体验项目,另一个特许经营项目河流体验漂流更是让人们借助人类最原始的方法和自然的力量,在漂流中感受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荒野之美、震撼之美。
在杂多县政府的帮助和“漂流中国”的技术支持下,杂多县牧民扎西然丁成立了澜沧江源漂流有限公司,培养了10名当地牧民船员,截至目前,漂流中国和澜沧江源漂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30余次漂流活动,让更多的国内外访客体验了中国国家公园自然生态漂流活动。
特许经营的成功,让杂多县委县政府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杂多县把生态保护优先战略贯穿到杂多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持续抓牢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政策机遇,立足澜湄流域、长江经济带、古丝绸之路中的战略区位、生态优势、资源禀赋等特点,围绕生态、文化两大旅游主题,加快旅游基础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真正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让更多的牧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世界屋脊看长城
- 人民网西宁3月9日电 (张皓芃)青海省明长城始建于明代中叶,全长约363千米,是以明代西宁卫为主体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其主要分布于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互助县、海南州贵德县、海北州门源县等12个县(区)境内,总长363千米,共有敌台10座、烽火台115座、关隘4处、城堡46座。…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