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主楼灯火通明。手术室的门开了,“一切顺利!”听到副院长樊海宁的话,40岁的才让当智长舒一口气。4年前,才让当智的妻子查出患了包虫病。
长期以来,牧民逐水草而居,与动物接触多,卫生条件又跟不上,给包虫病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治疗费用高、难度大,许多牧民观念保守、不愿就医,导致包虫病一度成了牧民健康的“头号威胁”,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最大障碍之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自2016年开展包虫病防治攻坚行动以来,青海累计开展人群筛查超500万人次,基本实现流行区常住人口筛查全覆盖,确诊患者1.4万余例,免费药物治疗7900多人,为2800余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我们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包虫病规范化诊疗病房,采取分层阶梯式诊治疗法。病情较轻的,派骨干力量去当地做手术;病情复杂的,转到西宁治疗。”中组部、团中央第二十批赴青海博士服务团成员、北京医院挂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崔红元介绍,“我们还争取到‘医保+民政慈善基金’支持,不仅报销患者的诊疗费用,还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保障患者及陪护家属的生活所需。”
这是一场守卫牧民健康的攻坚战。青海以省内几家医院为主,联合中国工程院董家鸿院士团队等,各市州、县、乡镇、村社各负其责,分片包干,在给所有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全省包虫病手术患者集中开展治疗,实现应治尽治,助力如期实现脱贫攻坚。
做翻译、办手续、巡病房……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包虫病病房里,每天都有一个身材瘦小的人来回穿梭,她就是甘德县派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负责沟通协调的“驻院干部”利措。为确保无缝对接、一个不落,青海多县与医院联合,由政府进行统一组织、筛查、评估、转运和保障,医院负责统一接收、安排住院、痊愈出院和随访工作,“驻院干部”们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这个月已经有40个病人顺利出院,再过两天,我们这批就可以凯旋啦。”虽然忙,但看到牧民顺利出院,利措很是自豪。
地方政府组织、“驻院干部”帮扶、医生护士给力,医保和慈善基金更是免除了病人的后顾之忧,患者们前来就医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手术治疗,更关注这种地方病如何能科学精准防控。”在董家鸿的倡议下,包虫病清灭行动的阶段目标更加清晰,“2020年有效遏制,2025年基本控制,2030年基本消除。”
今年6月,青海启动包虫病患者手术专项行动。截至11月底,除果洛、玉树两州剩余待手术患者156人外,其他市州需要手术的患者均已完成手术,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包虫病患者手术任务。
“目前,多部门联动参与、整合多方力量,借助信息化手段,统筹科研攻关、医生培养、患者教育、诊疗管控的包虫病防治全要素格局已经形成。”青海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杠杆,撬动牧区公共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把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夯得更加牢固。”
争取落实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6.6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青海省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8项,总投资8.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2亿元。这批项目的安排,将有力支…【详细】
百头野牦牛现身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日报记者 程宦宁、包利英摄 日前,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生态管护员涛西昂扎在杂日尕呐山巡护途中拍摄到了一个极为震撼、又特别罕见的场面:一个种群数量达二三百头的野牦牛群正在悠闲地吃草。 近年来,随着玉树州保护生态的力…【详细】
青海省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 近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的意见》,明确到今年年底,青海省所有县(市、区、行委)健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基本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