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在电力建设者肩上的“光明路”

朱毅然 丘子龙

2020年05月02日10:15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一路上有很多老鼠洞,昨晚又下了大雪,大家在运输塔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脚下,避免骡蹄陷进坑洞里!” 4月29日,在前往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10千伏配出农网新建输电线路施工现场的路上,担任项目经理的国网玉树供电公司经理扎西达杰站在陡坡下面,向运送塔材的马帮大声叮嘱着,他的眼睛时刻盯着每一头骡马,确保马帮顺利通过这段险路。

“山比天高,四处天堑”,诠释了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之称的曲麻莱县全貌,县域内山高路险、重山叠岭。这里常年积雪,道路崎岖陡峭、异常艰险,含氧量低导致每走一步,都要喘三喘。

曲麻莱县秋智乡10千伏配出农网新建输电线路施工点全线海拔高度均在4300至4800米的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脆弱的雪域高原之上,这个工程也成为了“三区两州”玉树藏区电网建设中有名的“硬骨头”工程。能否啃下这块硬骨头,关系着秋智乡955户牧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以前的秋智乡,一直是离网光伏供电,电压不稳定,也是最后一个即将通上大网电的村社。

格麻村是秋智乡最偏远的一个纯牧业村,村里有30多户藏族牧民,村子一直都是离网光伏供电,电压不稳定,作为秋智乡最后一个即将通上大网电的村社,村子里马上要通大网电的消息,让村民们振奋不已。上午7点,天刚蒙蒙亮,扎西达杰就已经带领着13名电力建设者们从驻地出发了,前往格麻村,只有一条盘山窄路可走,这条路一共17公里长。

17公里的路程,对于一个身处平原的成年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这条有着30度倾角的砂石盘山路,让扎西达杰和队员们吃尽了苦头。

“路上的雪化成水以后,和泥沙混合在一起,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踩实踏稳,稍不注意就会有打滑的风险。” 扎西达杰说。望向宽度不足2米的碎石路边,下面就是万丈悬崖,而身为安全监护人的扎西达杰稳稳的站在路边,监护着马帮安全前行。

“人和骡子走着都困难,大型机械就更不用想了,因为路不好走,我们一天只能运送两三基杆塔的塔材,这个工程要用的178基电杆塔材需要整整两个月才能运完。”扎西达杰说。

格麻村的天气,一日四季是常态,刚刚还万里无云,不一会就乌云密布,继而又飘起了雪花,随之而来的是气温的骤降,冷风如锥。不到10分钟,苍茫的大地就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毯子”。

“牵好骡子,带上防护眼镜,别掉队!” 扎西达杰的呼喊声在山间回响。积雪覆盖的山路上,13名队员牵着负重300斤的骡子前行,队员们行走在这片极限之地上,每一次呼吸都能让他们体会到这个数字的分量,越往前走积雪越厚,淹没脚踝的积雪让前行的脚步变得愈加沉重。

过了一会,天空放晴,队员们已经走了大半路程。“大家停一停,吃完饭咱们再走。”扎西达杰招呼大家歇歇脚。队员扈明伟是队里最年轻的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三区两州”电网建设。“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告诉我,环境越恶劣的地方,景色越美越震撼,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今天,我看到了。” 扈明伟吃着手里的馒头,望向远处的雪山,这一次的经历,会让他终生难忘。

到达目的地,扎西达杰总爱坐在山顶上看俯瞰来时的路,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它的凶险,可以说,这是一条扛在电力建设者肩头上的“光明路”,无论谁参加这场硬骨头的脱贫攻坚战,都是自豪万分。这条泥泞的山路,队员们一共走了6个多小时。

住在格麻村的牧民卓娅家门口的围栏上,系着157条齐整排列的彩条。五彩缤纷的布条随风舞动,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她说,每当立起一基电线杆,她都会系一条彩布记录下这个向前不断延伸的过程。等到光明来我家之时,我家里一定五彩缤纷。

像扎西达杰一样的电力建设者还有很多,他们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为贫困山区带去光明。据了解,仅玉树“三区两州”脱贫攻坚电网建设总投资14.62亿元,是国家电网“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区电网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电力物资供应最难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建成后,将解决50个村4.18万户约14.63万人稳定用电问题,让玉树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工程投运也将大力推动玉树地区脱贫攻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玉树经济腾飞注入不竭动力。(来源: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责编:马建辉、张莉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