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 12月5日,记者获悉,今年,黄南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织牢“三张网”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全州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黄南州以“林草长制”为重要载体,进一步强化各方责任,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
专家为青海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建言献策 12月5日,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新要求,扎实推进青海省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工作,近日,省林草局邀请专家学者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座谈会为青海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建言献策。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郭玉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国钢、中山大学教授刘阳分别围绕“候鸟迁徙通道和路线的区别、全球候鸟迁飞规律、新设备技术的使用、青海候鸟迁飞的主要通道和路线”等内容建言献策,并提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青海生态环境系统动员广大青年担当作为 11月25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青年工作座谈会。会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与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青年同志们一起分享工作感悟、共叙使命担当,动员全体青年同志为生态环境保护担当作为。…
邂逅三江源头的大美湿地 前不久闭幕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让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对湿地的了解。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叫湿地? 据了解,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规定:“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2022年青海共实施水土保持项目51项 总投资3.41亿元 人民网西宁11月25日电 (张莉萍)本网从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获悉,2022年青海省共实施水土保持项目51项,总投资3.41亿元,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1.65平方公里。全省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助力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保障。…
多种珍稀野生动物频频亮相柴达木盆地 藏原羚、白唇鹿、大鵟……近日,摄影爱好者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拍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他们时而向山下奔跑,时而在停歇处低头觅食,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画卷。近年来,青海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生态质量不断改善,种群数量逐步回升。…
青海湖流域监测到猛禽和食肉目兽类44种 原标题:青海湖流域湿地天敌物种本底调查和监测完成 监测到猛禽和食肉目兽类44种,明确了流域湿地天敌种类、 分布和种群规模,建立了物种名录和数据库 近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邀请相关专家,采用线上方式组织召开2021年第一批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二标段——青海湖流域湿地野生动物天敌物种监测项目(下称《项目》)专家验收会,经过认真审查和质询讨论,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据了解,依托本《项目》开展,完成了青海湖流域湿地天敌物种本底调查和监测,明确了流域湿地天敌的种类、分布和种群规模,建立了青海湖流域湿地天敌物种名录和数据库;评估了青海湖流域湿地主要天敌物种猛禽和食肉目兽类的优势种及其适宜栖息地,绘制了青海湖流域湿地优势天敌物种分布图,估算种群密度及数量;拍摄了流域湿地天敌物种照片500余张,视频资料超过100分钟。…
白尾海雕现身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海北片区 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浩门镇至石头峡流域抓拍到4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据悉,白尾海雕现身该区域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丰富的河流鱼类资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