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力爭到2025年建立100處自然教育示范基地

原標題:青海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初具規模
力爭到2025年建立100處自然教育示范基地
以學生、家長、社會大眾為主要受眾,積極開展系列化、專業化、大眾化、多元化的自然教育活動,探索建立符合各個區域自然保護地管理和社會實際的自然教育模式,建立健全自然教育專家團隊和志願者隊伍,研發優質教材,配備必要軟硬件設施,力爭到2025年,在青海全省自然保護地現有宣教基地的基礎上,建立100處自然教育示范基地,建成青海省全民自然教育基地網絡。到2030年,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建立相對完備的青海省自然教育體系,將自然教育培養成青海省重點生態文化品牌,促進自然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林草局緊緊把握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這一契機,不斷強化自然教育工作,通過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等社會團體,開展了自然教育探索實踐,目前,青海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已初具規模。2021年11月,國家公園示范省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青海國家公園省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青海省自然教育大綱》,兩個指導性文件對全省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重點任務與發展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自然教育工作守正創新、規范運行、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22年3月,省林草局批准成立了青海自然保護地自然教育專家委員會,進一步提升了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為自然教育師資建設注入活力。
與此同時,青海省林草局聯合中國林學會、中國林業出版社等國內數十家專業機構、科研院所,以及相關領域的國內頂級學者專家,構建了為自然教育發展提供高質量建議的智庫平台。2022年,智庫平台專家為國家公園和各類自然保護地工作人員開展了12期61場次線上、線下自然教育能力建設培訓,有力地提高了保護部門工作人員自然教育專業知識儲備、解說和教育能力。
青海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南表示,下一步,省林草局將積極對接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等社會團體在內外溝通,上下聯系,左右協調,廣建工作網、合作網和信息網方面多下功夫,和各方形成合力,建設好青藏高原和國家公園生態環境教育的新平台,重點打造青海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品牌集群,助力自然教育體系化建設取得實效,為全國自然教育提供青海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馬什格羊水庫蓄水成功 將改善農田灌溉面積7.91萬畝
- 人民網西寧11月8日電 (楊啟紅)本網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近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馬什格羊水庫成功蓄水至水庫正常蓄水位3286.20米,水庫庫容達到1088.4萬立方米,蓄水任務順利完成,標志著馬什格羊水庫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馬什格羊水庫。…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