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帶來的“甜蜜產業”

又到了豐收的季節,河湟谷地到處瓜果飄香。眼下,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黃河彩籃”種植基地大棚裡的無花果陸續進入了盛果期,果農們喜笑顏開,彼此分享著收獲的喜悅。
9月8日,記者走進“黃河彩籃”一處無花果種植大棚內,一顆顆個大飽滿、色澤濃郁的無花果挂滿枝頭,散發出甜蜜的味道,現在,這小小的無花果已成為了當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今年58歲的種植戶程繼法是山東省泰安市丘家店村人,自幼在農村土生土長的他一直對土地情有獨鐘。1987年他選擇自主創業,開始種植經濟作物,從承包幾畝地發展到幾十畝。
從2020年開始,他決定嘗試種植無花果,品類以波姬紅、布朗瑞克、青皮3個品種為主進行種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這些年的四處“取經”,積累經驗,種植技術日益成熟,逐漸受到顧客的青睞。
程繼法種植了10個大棚的無花果全部進入豐產期,每個棚可以產果2000公斤左右,每斤市場批發價在20元左右,市場零售價在30元至45元不等,產量和收入都非常喜人。“下一步,我准備把無花果移栽到露地上,再進行一次試驗,在這些好的惠農政策下,還計劃明年再擴大種植規模,帶領周圍種植戶一起種植,通過電商、直播等各種平台進行銷售,將無花果變成‘致富果’。”對無花果的市場前景,程繼法充滿期待。
“黃河彩籃”的無花果不僅填補了青海沒有無花果種植的空白,還讓群眾品嘗到了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有效充實了當地的“菜籃子”。
現如今,特色種植憑借著高效益、易管理等眾多優勢,成為不少種植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首選,在循化縣,無花果從無到有,再到豐收,小小的果子通過現代農業技術提升了土地產值,擴寬了致富路子,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嘗到了無花果的“甜頭”,愈發對這片土地充滿了希望。
循化縣黃河菜籃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曉軍介紹說:“產業園無花果種植是我們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的成果之一,今年是試種的第二年,目前效益顯著,每個棚能收入約三萬元,為了讓種植戶安心種植,成熟時期,我們農技推廣宣傳,幫種植戶銷售,解決銷售困難問題。下一步,我們產業園將無花果、樹莓等優質瓜果作為特色優勢產業進行培育,讓特色瓜果種植成為農戶致富的新產業。”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循化縣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按照“農業園區化、產業規模化、農旅一體化”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經濟,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與此同時,為了全面釋放“黃河彩籃”示范引領效益,循化縣加快推進高原牦牛養殖基地建設,依托崗察藏族鄉天然草場資源優勢,通過畜種改良、牦牛繁育帶動全縣畜牧業發展。並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項目支持,通過高標准農田建設等項目改善基礎設施,完善農田作業道、渠道配套等建設,使之適應農業機械化生產,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實現農業生產擴面增產增效。
“接下來,我們將在加快推進高原特色產業園區發展上出實招、下實功、求實效,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樣板,致力將‘黃河彩籃’打造集生態採摘、農耕體驗、休閑娛樂、科普實踐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循化縣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黨支部書記、主任馬建斌說,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我們將繼續努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釋放“黃河彩籃”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提高蔬菜瓜果產量和新品種培育推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