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合作專題>>省衛健委

西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六: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多管齊下推動分級診療落地基層

柴生明 何君
2022年08月26日15:45 |
小字號

近年來,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以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主線,以強基層、補短板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優質資源下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創新績效管理、縣域疾病譜分析為抓手,不斷提升和推動分級診療工作落地基層,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遠程專家診療。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供圖

專家遠程診療。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供圖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在醫聯體內搭建縱向貫通市、縣、鄉三級遠程會診平台。“五大遠程診斷中心”、遠程會診、遠程手術視頻指導系統等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應用,讓許多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做完檢查后,由基層醫生發起申請,就能與上級醫院進行連線,享受專家的醫療服務。

集團不斷提升“1+1”精准管理、專家下基層等工作機制,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基層,每年長期下派專家40名以上,臨時下基層專家1000人次以上,基層醫療機構上派50余人到上級醫院進修培訓,30多項新技術、新業務和適宜技術得到推廣應用,“點對點+組團式”精准幫扶機制實現全覆蓋。通過“雙下沉”工作的實施,打通基層衛生發展的人才和技術瓶頸,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促進不同層級醫院功能歸位。2021年,一分院通過三級乙等醫院達標評審,二分院通過二級甲等醫院達標評審,景陽、黃家寨等6所鄉鎮衛生院通過市級復審,達到“基本標准”。

改革醫保支付方式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實行“總額管理、結余留用、超支不補”的醫保打包付費政策,將大通縣居民醫保籌資標准的90%打包給集團調控使用,預留10%的風險基金,明確了醫保結余資金主要用於健康管理和服務能力提升,實現了醫保打包付費的規范化、精細化管理,醫保基金累計結余資金6200萬元。

充分發揮醫保的整體導向和控費作用,在監管自費率、報付比及參保人員滿意度的前提下,嚴格控制藥佔比、耗佔比、住院次均費用等指標,縣域內就診率達90.02%、縣域內住院量佔比達66.08%。截至目前,醫療集團各分院門診量較上年同期上升10.39%,住院人次上升16.25%,鄉鎮衛生院門診量上升44%,住院人次上升43.46%。醫療集團通過積極發揮醫保對醫療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促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

專家遠程診療。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供圖

專家遠程診療。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供圖

創新績效管理體系

為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形成合理有序的就醫診療新格局,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制定標准化績效管理方案,在總供需平衡的基礎上估值定價,積分管理,以績效管理為抓手,對醫療集團內制度建設、雙向轉診、遠程醫療、優質資源下沉、醫防融合等24項勞動價值進行比價關系的標化,實現了績效考核精細化管理。如:雙向轉診患者,之前患者的流向、治療效果、管理等無法跟蹤,通過標化績效管理平台從轉出—接診—救治—隨訪管理,實現了全程管理。同時,通過量化上級醫院專家下基層的工作量,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了醫療集團上下聯動、優質資源貫通,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醫療集團2022年上半年上轉患者120人次,下轉患者20730人次﹔2021年同期,上轉患者214人次,下轉患者19217人次﹔雙向轉診持續呈現“一升一降”的良好發展趨勢。

完善疾病譜分析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以大通縣住院患者大樣本數據為基礎,從住院患者的主要疾病、次均費用、平均住院日、重點管理的慢病、患者住院流向等進行多層級、多維度、多視角分析,填補了大通縣城鄉居民住院疾病譜分析的空白。針對大通縣域內住院率高、影響范圍廣、資源消耗大、居民負擔重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疾病等前三位的病種,從源頭上抓起,加強健康管理,制定干預措施,以慢性病防控為突破口,強化慢性病干預指導,大力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每年開展健康知識巡講活動1000多場,派出醫務人員1900多人次,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突破了全國醫聯體疾病譜分析的局限性。同時,醫療集團進一步加強縣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有效擴容和均衡布局,完善診療科目,補齊薄弱專科,打造優勢學科,通過鼓勵專家下基層、搭建資源共享平台、積極推行以 DRG 付費、單病種付費為主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薪酬制度改革、推進健康服務共同體建設等措施,多向發力,進一步提升各級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促進醫療集團健康可持續發展。(來源: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