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雙碳”目標下的清潔能源開發專題論壇

破解發展瓶頸 推動青海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訪國家能源集團戰規部副主任趙新一

2022年08月13日16:1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8月12日,2022“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在西寧開幕,各路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齊聚一堂,共話合作,共謀發展。當天,“雙碳”目標下的清潔能源開發專題論壇也如期舉行,人民網青海頻道圍繞論壇主題,就青海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優勢、國家能源集團在青發展規劃等相關話題採訪了國家能源集團戰規部副主任趙新一。

趙新一作主旨演講。人民網 楊啟紅攝

人民網青海頻道:富光豐水風好,這是青海獨特的資源稟賦,為青海實現高質量發展贏得了新機遇。您認為,除此之外,青海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還有哪些優勢?

趙新一:首先是政策優勢。習近平總書記為青海擘畫了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宏偉藍圖,叮囑青海在實現碳達峰方面先行先試,為全國能源結構轉型、降碳減排作出更大貢獻,青海省委省政府將其納入產業“四地”戰略重點推動。省部共建清潔能源示范省,加強政府推動和引導,建立科學、高效的組織架構和合作機制,部委協調解決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中特高壓外送等關鍵性問題,省裡牽頭統籌,抓好落實,協調網源企業全力協作、通力配合,推動形成土地、生態、價格、金融、技術等全方位支持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青海具備打造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的優勢。依托青海水能(抽蓄)、太陽能、風能具備的較好的大規模、集中開發條件。立足水風光儲多能互補,統籌協調好各類電源上下聯動、互補互濟作用,更好地服務新能源消納,示范和引領青海在建及待建水電及抽蓄的發展。充分利用水電站的調節能力,結合周邊區域新能源資源優勢,並配置一定的抽水蓄能、化學儲能等電源,通過多種能源互補開發,可實現各類資源高效利用,保障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促進青海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青海頻道:在您看來,青海能源產業發展面臨哪些瓶頸?

趙新一:一、清潔電力內消和外送亟需穩定電源支撐。青海省新能源裝機比重已超60%,未來青海可再生能源仍將保持快速發展,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的增加,電力系統中因調峰能力不足而造成的調峰、調頻、調相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保証特高壓直流電力穩定輸送,輸出穩定、可靠的電力外送曲線,需合理安排送端配套電源建設,瑪爾擋、羊曲水電站建成前,直流近區缺乏常規電源支撐,電力電量組織難度大。電源結構的變化導致青海省電力“高買低賣”問題更加突出,經濟性問題將成為影響直流電力組織的重要因素。隨著新能源佔比進一步提高,省內季節性缺電問題不斷加劇,亟需穩定電源和多元儲能調峰電源支撐。

二、新能源上網電價影響新能源投資發展。隨著新能源發展全面進入平價時代,青海省0.2277元/千瓦時的平價上網電價屬全國最低,新能源項目收益率大幅下降。經測算,在目前新能源項目配套20%、4小時的儲能,單位靜態投資在4200-4500元、電價在0.26-0.28元時才能滿足項目收益率,影響新能源企業投資決策。同時,與本省燃煤標杆電價0.3247元/千瓦時存在負價差,沒有完全體現“綠電”價值,嚴重影響企業投資積極性,制約青海省新能源發展。

三、電源項目開發和電網網架建設時序不匹配。現階段電源建設遠超前於電網速度,並網規模、投產時序均不匹配。省內網源規劃建設不同步,新能源豐富地區配套電網匯集能力不足,主要骨干網架電網輸送能力不足。省外僅靠“青豫直流”一條特高壓外送通道,不能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需求,急需建設新的外送通道。內部急需加強新能源園區基礎設施規范化、標准化建設,夯實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水平,完善提升園區基礎設施,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的重點園區,鼓勵引導新能源企業向園區集中,增強園區的集聚效應。

四、科技創新能力薄弱,制約明顯。青海科技創新實力基礎弱、底子薄,高層次人才缺乏,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光熱、儲能、氫能、干熱岩等前沿技術領域,科技研發投入普遍不足,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產業化推廣應用仍然面臨諸多瓶頸,加之光熱、儲能沒有合理的上網電價,缺乏試驗示范支撐,無法滿足開發需求。

人民網青海頻道:下一步,國家能源集團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力青海實現高質量發展?

趙新一:“十四五”期間,國家能源集團將以本次會議為新的起點,積極對接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這一國家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促進東中西部合作重要橋梁、對外投資貿易往來重要平台,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助力青海深入實施“一優兩高”戰略,著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積極主動擔當起青海省清潔能源高地建設的主力先鋒。“十四五”期間在青海省建成清潔能源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儲備清潔能源裝機1000萬千瓦,投資超過600億元。其中2022年計劃投資10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新能源容量超過200萬千瓦。

一是持續加力保能源安全這一職責使命。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展現央企擔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有效發揮一體化產業優勢,深化務實央地合作,拓展疆煤入青通道,增強青海煤電兜底保障能力,協助青海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構建以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鞏固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重要作用,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助力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新升躍。

二是持續加力綠色低碳這一發展方向。立足青海豐富的風光電資源,主動融入青海“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在青牽頭綜合能源、戈壁沙漠風光等基地開發,助力青海加速構建清潔能源產業一體化規模化發展格局,構建以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發揮集團新能源技術與風機制造優勢,圍繞“青海有青海用、青海有青海造、青海造青海用”三個方向,合理制定區域產業規劃,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拓鏈,助力青海構建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支撐能源產業發展為方向的產業鏈。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標准實施“新能源+生態治理”項目,打造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三是持續加力戰略新興產業這一動力源泉。發揮氫能產業技術優勢和氫能聯盟作用,在青建設國家氫能重點實驗室,推動氫能科研成果在青落地,建立制氫、儲氫和輸氫的網絡與安全管控體系,推動“新能源-綠氫/儲能-氫能應用”一體化示范項目。加大風光熱水儲等綜合能源基地投資建設力度,持續開展黃河源頭“國家能源集團生態林”建設,促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協同。立足科技自立自強,發揮原創技術策源地作用,開展新一代太陽能、儲能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綠電綠氫協同發展,為青海培育壯大新動能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人民網 楊啟紅整理)

(責編:楊啟紅、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