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州縣動態>>海北>>海濱藏城剛察

剛察縣:黨建領航 硬核推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朝臣
2022年04月22日11:10 |
小字號

近年來,海北州剛察縣堅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強基礎的重要抓手,作為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目前,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30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20至50萬元的村31個、50至100萬元的村7個、100萬元以上的村2個,形成了黨支部引領、多元化發展、全社會參與、全過程保障的發展模式。

強化要素保障,筑牢集體經濟發展“壓艙石”。堅持把結對聯村幫扶和各界帶動力量作為優化村集體經濟產業機構的“關鍵一招”。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全面梳理整合村級產業發展資金,加大對村集體經濟財政支持力度,對全縣確定的財政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實行項目方案村、鄉、縣三級逐級聯系審核制度,高質量編制中央財政支持集體經濟發展村項目實施方案,確保項目能落地、見效益。同時,建立州縣兩級財政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定期督導和跟蹤指導機制,以財政資金撬動村集體經濟產業活力。

總結運用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和經驗,全面落實縣級領導干部聯系村制度,壓實黨政機關聯村幫扶責任,建立健全“縣級聯點指導+職能部門配合+鄉鎮黨委領導+村級組織實施”的工作協調聯系機制,實行一對一指導,著力將每個項目規劃成創建內涵深、特色明、有收益的集體經濟產業。

堅持底線思維,建立產業發展資金使用“聽証質詢”“縣鄉聯審”制度,結合實際進一步樹立集體收益主要用於再投入、再發展的導向,嚴控資金使用風險。同時,建立委托第三方資金年審制,對集體經濟項目資金進行年審,對項目經營效果不好的項目,提出改進意見,有效杜絕村集體經濟收入盲目支出、收益均分的現象。

借力資源優勢,打造集體經濟發展“強引擎”。堅持把“支部帶動、產業驅動、多方聯動”作為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路徑,科學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全面拓寬農牧村集體經濟發展領域。堅持以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為重點,結合縣情實際,積極整合各方資源,鼓勵支持興辦集體經濟組織,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實現渠道多樣化、增收多元化。如日芒村、秀腦休麻村投入鄉村旅游項目扶貧資金600萬元購買香巴拉賓館,以承包方式簽訂合同5年,年收入達到20萬元。

按照“著眼長遠、兼顧當前、一村一品”的原則,統籌處理好個體、集體、投資主體之間的關系,積極拓展增收途徑,鼓勵通過多種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面盤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后勁。公貢麻村依托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優勢,通過集體租賃耕地、市場,發展資產經營型集體經濟、土地入股等方式,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1000萬元,形成了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局面。

積極鼓勵村級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基地”等形式,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資供應、產品加工等服務獲得集體收入。如角什科秀麻村通過收回原有周轉母畜1410隻,承包於剛察綠水源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剛察玉則駿馬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帶動下,通過集中有機高效養殖,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推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夯實發展根基,鋪就集體經濟發展“快車道”。進一步加強對國家和省州宏觀政策的研究,加快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牧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以鞏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成果為抓手,通過打基礎、建平台、創機制、找突破等方式,以有利於文旅、農旅融合發展為拓展目標,對發展旅游服務有潛力的村,大力發展服務產業,興辦特色服務公司、全域旅游產業等,從而獲得穩定收入。如扎蘇合村進一步擴大“夢藍聖境”鄉村旅游基地,形成了以“資產+租金、分紅、就業+多項產業升級”的“1+3+N”發展新模式,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29萬元。

以保障重要農畜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牧民增收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農牧業、農畜產品深精加工等產業,構建相互鏈接、相互促進等產業鏈,走出了一條依托資源、發揮優勢,實現集體經濟和農牧民利益“同頻共振”。如壓公麻村持續走特色養殖業發展路子,2021年利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項目資金120萬元,購置牦牛50頭,購置生產母羊500隻,村集體經濟收益達40.6萬元。

全面梳理整合村級產業發展資金,積極引導城郊富裕村與地域相鄰、生產形式相近的薄弱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產業信息共享、發展經驗傳授、人才隊伍交流等形式,帶動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產業升級。如切察村聯合塘渠村、果洛藏貢麻村,依托各自獨有的耕地、種植技術及資金優勢,成立聯合發展體,通過整合資金、出資參股的方式共同種植7075畝耕地,實現了從“輸血”向“造血”功能的轉變。

服務保障民生,編織集體經濟發展“紅利本”。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抓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著力打造“共建、共享、共贏”的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機制。充分依托已形成產業優勢,將村級集體經濟可分配收益的60%作為公積公益金,通過發揮收益資金“輸血”的撬動作用,盤活集體資產、發展高效農牧業、鄉村旅游產業等模式,不斷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如塘渠村將2018年至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益投入村集體經濟中,通過改良畜種、入股藥店等方式滾動發展,截至目前,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7.2萬元。

差別化設置收益使用比例,在優先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基礎上,將村集體經濟收益用於基礎民生、繳納保險、學習培訓、扶持救助、績效獎勵等,讓“躺在賬上”的收益賦有“再生活力”,在切實為民辦實事的同時,也提高了村級黨組織在群眾中的號召力。2021年,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利用39.88萬元集體經濟收益資金為全村1195人名村民統一繳納了2021年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切察村利用收益資金為全村繳納水費5.4萬元,醫療、養老費用71.7萬元。

堅持以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為重點,各村級黨組織積極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完善構建“入社分紅” 創收理念,通過“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牧)戶”的模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紅利。如貢公麻村在2019至2021年期間,累計通過合作社、市場等集體經濟收入為入股村民分紅1133.66萬元﹔秀腦貢麻村有效整合扶持資金,與剛察赤秀嘉姆文化雕刻有限公司簽訂幫扶協議,每年對119戶406人分紅25.98萬元,使群眾真正享受到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真金白銀的實惠。(來源:剛察縣委組織部)

(責編:楊玥、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暖民心強底氣!青海各市州為省會西寧捐贈抗疫物資
  牛羊肉、奶制品、枸杞、藜麥、飲品、蔬菜、口罩……近幾日,來自青海省海東市、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黃南州、玉樹州等兄弟市州的抗疫物資陸續運抵西寧,與這批抗疫物資一道送來的還有青海大地各族兒女們的關心關切,以及同西寧市民共克時艱的信心決心。 近期,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西寧市已連續多日通報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截至4月20日16時20分,西寧已累計發現102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
西寧市新增7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
  人民網西寧4月21日電 本網從西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獲悉,4月21日14時22分,西寧市新增7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陽性人員103號,男,45歲,是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系城東區重點集中管控人群核酸檢測中發現。…
手繪群像|畫筆記錄西寧抗疫的感人瞬間
  近期,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高原古城西寧市已連續多日通報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截至4月21日14時22分,西寧已通報發現109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自4月13日起西寧市主城區陸續實行靜態管理,原本熙熙攘攘的西寧“靜”了下來。 這不是西寧第一次面對疫情,但在疫情最前線,總有一群人迎疫而上、沖鋒在前,醫護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廣大公安干警、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他們是日夜兼程、分秒必爭的“逆行者”,在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面前,正是他們的默默奉獻,撐起了這個城市的脊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