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讓西寧風光無限

西寧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自2019年5月起,西寧市作為全國入選“無廢城市”試點中西北惟一和惟一的省會城市,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幸福西寧成長坐標,科學布局,高位推動,穩步實施試點建設。目前,已經全力打造了10個固廢處置鏈條和4個青藏高原“無廢模式”,圓滿完成國家級試點工作。
今天的西寧,城市和鄉村的各個角落都律動著“無廢城市”的細胞,市民生活的每一份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裡都可覓到“無廢城市”建設的成績。“無廢”西寧,不僅讓垃圾成為放對地方的“寶貝”,更讓它成為這座高原古城的一道新的靚麗“風景”,用自己的“無限風光”講述奮進現代幸福美麗大西寧的新時代篇章。
創建“無廢城市”,從“細胞”養成開始
在西寧市第十一中學校園內,隨處可見“紅危危、藍寶寶、灰其其、綠廚廚”的垃圾分類卡通形象,也都相應配備著分類的垃圾桶,將垃圾分類的理念從細微處滲透給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帶動家長一起加入垃圾分類環保隊伍……除了學校,現在西寧市各小區也都基本配有四色分類垃圾桶,有的小區內還安裝有智能回收垃圾分類設備,居民隻要將可回收垃圾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以后,系統就會為用戶賬戶計入相應的現金積分。
走進西寧市城東區康西市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減廢降排的科普展板,四分類垃圾桶整齊地擺放在市場門口,秩序井然、干淨整潔已經成為這裡新的標簽,這裡是西寧市首個“無廢市場”。
對於農貿市場而言,最大的污染源其實來源於銷售者和購買者手中的塑料袋。康西市場有200多戶經營戶,一個月所用塑料袋的數量大約在兩噸左右。該市場通過補貼的方式引導商戶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目前,市場裡90%的商戶都在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同時,康西市場建立了專門的回收系統,除了在市場內設立四分類垃圾桶,專門做垃圾分類外,還專門設有“飼料收儲點”,每日市場產生的菜葉、果皮等垃圾,由指定的公司回收,用於生產飼料。
綠色工廠、綠色學校、綠色市場、綠色礦山……創建“無廢城市”——西寧從這些無廢“細胞”養成開始。
西寧市面向學校、社區、家庭、企業開展了生態文明教育,凝聚民心、匯集民智,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目前,西寧市已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商場、綠色餐廳、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1300余個“無廢細胞”。同時,深入開展“無廢”理念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等“七進”活動。通過強有力的宣傳引導和“無廢細胞”建設,推動全社會“無廢”理念入腦入心入行,創建了N個無廢綠色細胞引導全民共建”的“134N”無廢西寧模式。
立足三大領域,打造高原示范模式
種地廢棄的地膜經回收加工成井蓋、路錐﹔牲畜排泄的糞便通過“升級改造”加工成有機肥﹔工廠、醫院裡的危險廢棄物回收加工后成為建筑材料……
這些成績的取得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由點點滴滴累計而成。
試點以來,西寧市以“綠色減量化、生態資源化、安全無害化”為目標,以補齊固廢基礎設施短板、凝練創新特色固廢管理體系,加強無廢理念宣傳教育為重點,在工業、農業、生活三大領域同時發力延伸固廢產業鏈條,打造了西部高原生態脆弱地區的無廢模式。
在農業領域,西寧市瞄准高原農作物秸稈收貯體系短板,探索建立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示范模式的基礎上,培育壯大農作物秸稈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10余家,基本實現農作物秸稈省內全量化循環利用。在有機肥加工企業的帶動下,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基本實現了區域內綠色循環。
同時,西寧市強化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良好農業規范農產品認証,青蒜苗、胡蘿卜等32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証,農產品品牌建設提檔增速。
在工業領域,西寧市積極優化化工、冶煉等傳統產業結構,推動工業循環化、資源化、生態化發展,走“新能源”和“親環境”綠色發展模式,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7.5%。2019年以來,先后有南川工業園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8家企業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
西寧市還將“無廢城市”建設涵蓋生活領域,深入推進“光盤行動”、倡導綠色出行,多角度多途徑引導公眾積極踐行“無廢”生活。目前,全市350個居民小區、10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115所學校和3家市級醫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居民累計30.4萬戶,達標佔比95%,市民踐行綠色無廢生活方式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10個固廢處置鏈條,4個“無廢模式”,領跑西部城市
“西寧市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科技研發和投入力度,改進工藝水平,構建特色循環鏈條,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處置質量。”西寧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心主任董發輝說,目前,已初步成形10條固廢利用處置鏈。
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鏈條、危廢綜合利用與安全處置鏈條、農牧業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鏈條、高原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鏈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鏈條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鏈條、醫療機構可回收物綜合利用鏈條等10條固廢利用處置鏈,規劃著城市生活源固廢閉合環路。
鏈條的形成使西寧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質量和效率雙提升,農田白色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理問題得到解決。西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進度良好,餐廚垃圾提標擴能項目基建工程已開工,城市生活源閉合環路已具雛形。
這些年,西寧市以“綠色減量化、生態資源化、安全無害化”為核心,打造了機制創新促進農業殘膜回收利用模式、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牧場模式、技術創新構建無廢園區模式以及西部領跑的餐廚垃圾全量利用模式等4種青藏高原“無廢模式”,將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
如今,“無廢城市”建設現已列入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新征程規劃,西寧市將繼續擴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廣度、深度和融合度,充分發揮試點示范效益,推動固體廢物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大“無廢細胞”創建力度,將“無廢”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形成無廢城市人人共建,無廢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