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西路軍的革命精神走進每個人的心中

鄭思哲 賈 泓

2021年03月19日08:51  來源:青海日報
 

西路軍紀念館與西寧市福彩中心開展進鄉村講黨史活動。青海日報記者 賈泓 攝

  3月18日,位於西寧市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院內,一雙雙眼睛肅穆、庄重地仰視著代表紅軍戰士的雕像,一隻隻拳頭高舉在耳畔,一句句鏗鏘有力的庄嚴宣誓回蕩在革命烈士揮洒熱血的高原大地上。

  當天上午,西寧市總工會、西寧市第十二中學等多家單位不約而同地來到西路軍紀念館,回顧歷史,緬懷先烈。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四方面軍總部及所屬的第三十軍、九軍、五軍等21800多名忠勇將士,奉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在甘肅靖遠地區西渡黃河,他們先是去執行旨在打通國際路線解決戰略依托的寧夏戰役計劃。嗣后, 隨戰局變化奉中央軍委命令於11月上旬改稱西路軍,奔赴河西……”進入館內,伴隨著講解員的講述,西路軍的歷史逐漸展現在大家面前。

  看著一份份帶有斑駁印記的文件,看著展櫃內一件件帶著彈痕、遺留有當年戰場硝煙的武器,看著一個個記錄著當年作戰情形的感人事跡,大家或沉思,或注目。每一次駐足,所有人都會細細端詳每一幅照片,每一個文字,從中去感悟那段艱苦歲月,那份永葆紅心的革命精神。

  “在紀念館內,我們又一次重溫了西路軍戰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的英勇事跡,深入體會了西路軍戰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浴血奮戰、撼人心扉的斗爭精神,是又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靈魂洗禮。”西寧市總工會辦公室主任韋岩說,市總工會組織職工來參觀西路軍紀念館,就是為了踏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學黨史,感悟使命擔當。這對全體工會黨員干部汲取奮進力量、不斷鑄牢信仰信念具有深刻意義。

  在紀念館二樓,西寧市第十二中學的孩子們在九軍軍長孫玉清慷慨赴難的實景再現雕像前,靜靜聆聽著孫玉清軍長的英勇事跡。“孫玉清軍長堅持革命信仰的英雄氣概,和面對敵人迫害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值得我們敬仰,也值得我們學習。”西寧市第十二中學七年級十班學生韓嘉軒說,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參觀西路軍紀念館,讓他對於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直觀的感受。作為新時代的學子,他們沒有經歷過槍林彈雨,卻可以繼承先輩們的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不僅要讓黨員群眾們走進紀念館,還要將黨史教育送到群眾的家門口。當日同一時間,西路軍紀念館講解員樊琳來到了湟中區上新庄鎮七家庄村,站在7塊移動展板前開始為七家庄的村民們講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的戰斗史。雖然缺少在紀念館裡圖文並茂的生動展示,但是樊琳聲情並茂的講解依然吸引著在場的鄉親們。

  藏族村民龍佔英早早就穿上了民族服飾,等候在村裡的小廣場。她說:“得知今天西路軍紀念館與西寧市福彩中心在我們村聯合開展送黨史進鄉村的活動后,我今天早早就等在這裡,通過學習這段歷史感受紅色精神。”村民盧佔貴第一次聆聽西路軍的革命故事,他感慨道:“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站在一旁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嚴啟明感慨道:“送黨史下鄉為我們開展學習黨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活動村民們對西路軍的歷史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年我們計劃組織我村黨員,前往西路軍紀念館參觀,從身邊的紅色教育資源中,感悟黨的百年奮進史!”

  簡短的講解過后,樊琳退到鄉親們的身后,專注地注視著認真觀看展板的群眾說:“送黨史下鄉活動雖然講解比較精簡、展示內容也十分有限,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更多的群眾知曉西路軍的歷史、了解西路軍的事跡,吸引他們走進西路軍紀念館,感悟西路軍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

  “目前我們館每天大概接待400人左右。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們館也推出了黨史進社區、黨史下鄉等宣傳活動,並且今年特別推出百位英烈英雄事跡,讓黨史學習更生動、更具體。”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副館長陳革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也是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紀念館將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為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提供精神支撐,以優異的成績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