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深處“火焰藍”

何耀軍

2020年09月22日08:52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通訊員 汪鈺棚 攝

英姿颯爽的消防救援隊員。 圖片由海西州消防救援支隊提供

大漠深處,淡嘉恆抬頭看向天空,一滴滴雨水落在他的臉上。雖然空氣中飄浮著沙塵的味道,他依然滿心歡喜。

水就是親密的戰友,無數個清晨,抬頭望向低低的雲層,他就想知道,這天能下雨嗎?

守護這座小城快四年了,淡嘉恆清楚地記得他進駐大漠那天的一幕幕,以及那天眼眶裡打轉的眼淚,還有班長的安慰。

2019年3月9日22時許,寧靜的石油小鎮突然喧囂起來。

一輛輛消防車駛出車庫,拉響警笛,向315國道附近一處在建加氣站飛馳而去。

現場,噴涌而出的液化氣,猛烈燃燒,火舌噴射出好幾米長。茫崖消防救援大隊、油田消防迅速集結。

“一班架設水炮陣地,對罐體冷卻,其他人撤離到100米外警戒,我去偵查火情!”王由迅速下令。

現場,熊熊烈火炙烤著壓縮天然氣罐體。王由背著空氣呼吸器,進入加氣站儲藏區偵查火場。

王由發現,泄氣口管道破裂,閥門自動切斷裝置失靈,泄氣管道口火焰正對著罐體燃燒,如不及時關閥,有爆炸的危險。

迅速展開滅火!立即實施降溫!

燃燒現場,淡嘉恆緊緊握住水槍,水柱持續不斷噴向罐體,防止過熱發生意外。

現場緊急溝通,確認儲氣罐閥門后,王由再次進入火場關閥門。一圈、兩圈、三圈……王由握住被大火炙烤發燙的閥門,強忍著疼痛將閥門關上。

現場的明火漸漸熄滅,當所有人長出了一口氣時,淡嘉恆繼續保持著戰斗的狀態,緊緊地握住水槍,繼續向罐體噴水冷卻。

王由剛剛走出罐區,大火再一次復燃,現場再次緊張起來。怎麼回事?現場技術人員分析說,可能剛才關閉的閥門壞了,如果想徹底切斷供氣,需要關閉裡面的兩個閥門。

得知這一情況,王由顧不上疲憊與疼痛,再一次進入火場,強忍著烈火的炙烤,關閉了所有的閥門。終於,現場的明火全部熄滅,天然氣罐保住了,現場及周邊房屋和人員安全了。

兩個小時,三次進入火場,面對隨時可能爆炸的天然氣罐,有人問王由:“現場那麼危險,當時你怕不怕?”他說:“我是隊長,年齡最大,我必須沖在前面。”

天然氣罐萬一爆炸了怎麼辦,消防救援人員不怕嗎?其實,他們心裡也怕,他們也有家,他們是兒子、丈夫、父親,他們時刻被親人惦念著,他們也惦記著那個家。

然而,危險處,他們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為人民群眾撐起安全的保護傘﹔災難時,他們沖鋒在前,用一腔熱血為人民群眾織密生命守護網。這是他們的初心。

王由,時任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茫崖中隊副中隊長。淡嘉恆,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茫崖中隊班長。當下,像他們一樣默默奉獻的消防指戰員,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有19人。

去茫崖的路上/我一直睜著眼/不是不困/是怕錯過萬物的動靜

一路上/我對每一輛迎面而來的車輛保持微笑/因為這是難得的邂逅

一路上/我把望不到盡頭的荒漠當作風景/期待它會給我驚喜

一路上/我聽見車輪在柏油路上咆哮著,逃亡/甩掉身后連綿不斷的悲哀淒涼

幸好我是青春而來/而不是步履蹣跚

2016年8月,前往茫崖的路上,李琸瑋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他比淡嘉恆和王由早兩個月到達茫崖。

茫崖,地處“祖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最西端,距離青海省會西寧1300公裡,距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德令哈市800公裡,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不足50mm,四周荒漠戈壁,時常大風呼嘯。

作為副中隊長的李琸瑋剛到茫崖沒多久,中隊人員還沒有到位,他就遭遇了第一場考驗。從那以后,他更理解駐守大漠深處“重任在肩”的含義。

那天,強沙塵暴來襲,一輛卡車在距離茫崖130公裡遠的大浪灘戈壁側翻,司機被困。沙塵蔽日,道路被埋,李琸瑋和參謀向中秋扛著破拆工具,與風沙抗爭,奮力徒步搜尋。找到被困司機時,他們已筋疲力盡。

肆虐的黃沙中,被困者哭著說:“救救我,我才21歲,孩子剛出生。”肆虐的狂風中,李琸瑋和向中秋忘記了疲憊,強忍著淚水,迅速行動,手腳並用,將被困者救出。

不幸的是,被困者送往醫院后,因為傷勢過重,不幸身亡。得知消息,李琸瑋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那一次,他懂得了被人需要的重任,他更加明白,消防救援人員有時就是被困者活下去的第一希望。

轄區4.9萬平方公裡﹔國道315線、省道303線、省道305線車流不斷﹔最遠的救援,單程400多公裡……荒漠戈壁天氣變幻莫測,遇到風沙,道路瞬間就被沙漠埋沒,有時遇到極端天氣,消防指戰員們隻能就地在車內等候,最長一次,消防指戰員在強沙塵中停留了一夜。

一次次滅火,一次次救援,李琸瑋更理解了大漠深處消防指戰員“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的初心。大學畢業后成為消防指戰員的他明白,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精神力量作支撐。

按照茫崖消防指戰員的話說,茫崖周邊鑽井平台燦若繁星,石油化工企業和易燃易爆場所星羅棋布,是名副其實的“石油城”。茫崖消防救援大隊轄區有兩百余家單位,雖然數量不多,但很多企業在大漠深處,幾乎每一次消防執法檢查都得長途跋涉,有時一次現場檢查就得兩天時間。

大漠戈壁,沙塵常出沒。為了保証特殊環境下的戰斗力,沙塵天氣下的訓練必不可少。一天訓練結束,指戰員們的嘴裡、鼻子裡、衣服裡都鑽進了沙塵,一個個像剛從塵土裡爬出來的一樣。但是,他們苦中作樂,現場比起了誰的牙齒更白。

正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茫崖消防指戰員克服種種困難,探索出了各種針對極端天氣的訓練方法,苦練本領,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滅火、救援行動,一次次給被困大漠的司機、乘客帶去了希望。

從2000年年底,茫崖設立消防大隊,到2016年10月大隊所屬中隊投入執勤,從穿上橄欖綠,到換上火焰藍,茫崖消防指戰員堅持“黃沙千裡擋不住監督執法路,山高水遠阻不了排憂解難心”的信念,默默駐守在青海最西端的新城,在戈壁深處樹起了“瀚海消防黨旗紅”的旗幟。

2020年8月22日,就在淡嘉恆望向天空的那天早上,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的辦公樓裡,出現了一位女士。

因為潘華又回到茫崖,他的妻子專程到隊裡來看望他。潘華之前曾在茫崖駐守一年,這次回來任職大隊長。

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指戰員,都是服兵役來到青海的,他們與家人兩地分居、三地分居,甚至還有的四地分居。他們中,離家最遠的有3300公裡,最近的也得1200公裡。

從茫崖到德令哈約800公裡,從德令哈到西寧約500公裡,然后從西寧走向全國各地,這是茫崖消防指戰員回家的常規路線。對於茫崖消防指戰員來說,事業與家庭之間,距離成了最大的敵人。

茫崖中隊指導員魏東然父母遠在遼寧,妻子一人在西安照顧孩子。消防隊伍改革之初,父母妻子勸他回家,但懷著對消防救援事業深深的情感和對瀚海戈壁的難以割舍,他做通妻子工作,讓妻兒在茫崖安家。

2020年春節,王由入職13年來第一次和妻子回甘肅老家陪母親過年。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后,王由和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沒有猶豫,第一時間返回各自的崗位。

舍小家,是為了大家。因為駐地偏遠,交通十分不便,不僅僅是王由,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全體指戰員都面臨著與妻子、父母長期分居的難題,但大家選擇了堅守大漠,選擇把青春和汗水揮洒在這片茫茫的瀚海。

茫崖雖遠,但黨徽熠熠。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連續三年被茫崖市委市政府評為“年度先進集體”﹔兩名指戰員榮獲二等功﹔17名指戰員榮獲三等功﹔42名指戰員獲嘉獎榮譽﹔5名指戰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省消防總隊評為“監督檢查先進集體”“年度魅力警營”“崗位練兵先進大隊”“先進基層黨組織”……

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門前,多年前種下的楊樹苗,正在茁壯成長,有的已經有三四米高了。

看著這些小樹,在茫崖堅守了四年的淡嘉恆感慨萬千。他們就像這些小樹一般,與自然抗爭,扎根大漠,為瀚海增加無限的希望。

剛到茫崖,缺氧干燥,空氣充滿沙塵,還有高原反應,讓剛到這裡的指戰員極其不適,有人在夜裡三四點還難以入睡。駐守茫崖,消防指戰員不僅要克服“思鄉關”,還要挺過“睡眠關”。

冬季,茫崖的空氣濕度不足10%,消防指戰員們就在地上倒上水,但第二天早起,鼻孔裡還是結著血痂,有人打個噴嚏會血流不止,干痛的嗓子如同得了重感冒一般難受,干裂的嘴唇不時就會掉皮。

在茫崖市消防救援大隊,很多指戰員還未談過戀愛,頭發已掉了很多。長期在高海拔地區的堅守,還有部分指戰員的身體出現不同的症狀。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茫崖消防指戰員默默堅守,守望這片瀚海,守護這裡的人們和過往的游客。

千年的風吹著千年的沙,千年的大漠立起了一座新城。一批批的消防指戰員來到這裡,堅守奉獻,就像一棵棵正在成長的樹木,給大漠帶去生機和希望。

“艱苦的環境考驗著每個人的黨性,錘煉著每個人的意志。”“千年的風依舊風化著這裡的土地,蔚藍的天空依舊不見飛鳥,氣候依舊異常干燥,黨徽如同驕陽在這蒼茫戈壁上閃著熠熠光芒,照耀著我們前行。”李琸瑋這樣寫道。(來源:西海都市報)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