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西寧7月10日電(劉沛然)在第四屆青海改革論壇上,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劉晉媛所長提出,青海黃河流域發展應以多民族的安居幸福、穩定的發展進程、可期的發展前景,以此來支撐我國“一帶一路”陸路核心地帶的生命線保障及向西開放提供堅實有力的后盾為重點。
劉晉媛介紹了青海黃河流域國土開發的現狀基礎。她指出,從用地條件上來看,青海黃河流域的總面積為27.77萬平方公裡。其中,現狀建設用地為0.17萬平方公裡,87%為農用地,11%為未利用地,55%的建設用地和70%的耕地集中於河湟地區,生態保護極重要區25%,農業生產適宜區約0.8%,城鎮建設適宜區約0.7%。
劉晉媛表示,青海黃河流域發展具備一定優勢,但同時,青海黃河流域國土開發也存在問題與風險。首先是生態本底脆弱與極端氣候疊加,生態功能退化與人居安全威脅加劇﹔其次是集中建設區域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匹配,水土資源約束下局部發展壓力大﹔第三是特征突出,整體協調發展水平有待提升﹔四是城鄉設施服務與人居環境品質存在短板﹔五是產業綠色化、創新化發展水平較低,特色資源的比較優勢尚未有效發揮﹔六是區域性交通通道、開放平台建設起步晚,開放型經濟競爭力較弱。
劉晉媛強調,在生態安全穩定的基礎之上,可以通過優化發展規劃與開發布局﹔提高城市發展能級,引導全域城鎮統籌協調發展﹔推進產業創新升級與生態資源價值轉化﹔優化提升農牧業發展空間布局﹔打通流域對外開放通道,加強流域內部互聯互通﹔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人居環境安全穩定﹔提升流域空間品質﹔加強跨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合作,推進流域協同開放發展等八個方面實現青海省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