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改革論壇 專家共話黃河】

莫玄超:開發新能源大基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年07月09日20:03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西寧7月9日電(甘海瓊)“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居全國第五位、西北地區第二位﹔太陽能資源、風力資源、光熱資源平均利用小時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在第四屆青海改革論壇的圓桌論壇上,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水電與新能源處副處長,青海省貴南縣委常委、副縣長 (援青博士團成員) 莫玄超圍繞“第三隻眼睛”看青海黃河流域保護與發展的主題,向與會嘉賓介紹了黃河流域清潔能源發展情況。

莫玄超認為,我國特高壓通道普遍存在運力不足、效益不高的問題:存在網源難以協調的表象問題和電源分散開發的本質問題,注重質量開發新能源大基地應該突出基地效益,做好加減法,通過整體開發適當降低網源成本減少國家補貼,做到最大化外送通道的運力、最大化社會效益的釋放。基地開發既要考慮企業利益、行業穩健,還要兼顧地方社會發展、脫貧攻堅需要。隻有整體開發才可以避免惡意競爭、競相壓價做到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做到高質量發展。

同時,創新引領做好多能互補與儲能,跨界融合推進新能源+生態改善+現代化畜牧+互聯網的發展模式,黃河沿岸地區發展新能源的核心競爭力。目前,黃河干流沿岸的興海、共和、貴南包括貴德的太陽的光照資源,年利用小時可達1700小時,很多區域平均風速在5.8米以上,從全球范圍看,青海黃河流域具備建設新能源基地的資源基礎。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