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西寧樣板

甘海瓊 楊玥

2020年07月09日11:07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炎炎夏日,從西寧泮子山遠眺,遠處北山美麗園巨大的人工湖泛著銀光,如同鑲嵌在層層綠植懷抱中的一顆珍珠。西寧市北山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吳忠祥說:“種活一棵青海雲杉,我們要將種子先在育苗床培育三年才能移植到培植區,再等十年它長到15厘米才能把它移植到人工林區。西寧南北山綠化、公園綠地建設就和培育雲杉是一個道理,都是個花心血、下功夫的活兒。”

從西寧的西山到南山,從南山再到北山,吳忠祥是西寧眾多綠地的建設者之一,也是這座城市綠色發展的見証人。

2016年西寧市提出“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發展坐標,強力推進“西寧藍”“高原綠”“河湖清”等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六大建設行動。今年是西寧市基本建成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沖刺之年,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在發展理念、產業路徑、城市風貌、制度環境四個領域打造樣板,西寧正走出一條在經濟欠發達、生態脆弱地區整體實現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

開門見綠 這是幸福的底色

北山美麗園荷花池 楊玥 攝

山大溝深水土流失嚴重,這是曾經生活在西寧市火燒溝附近的村民張陳蘭的第一印象:“上世紀90年代的火燒溝是一個生活垃圾消納場,后來我們從這條溝遷出住進了海湖新區,這裡又成了一個建筑垃圾填埋場。”經過近幾年的綜合治理,昔日滿眼垃圾、植被稀少的火燒溝如今處處綠植花木,碧波蕩漾,這讓張陳蘭欣喜不已。

歷時三十多年的南北山的綠化改變了西寧的生態大環境,如今點綴在城市各處的綠地濕地則是西寧生態改善提質增效的“點睛之筆”。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的殊榮加身……西寧人對綠色的向往,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引下愈發濃烈。

人居大環境改善,生活小環境也在發生變化。2018年起推進“高原綠”城區園林綠化提質提速工作,建成和建設了一大批公園游園,西寧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最初的3.2平方米提高到12.5平方米。隨著城市風貌的改變,藍天、綠水、青山常在,城市功能和品質不斷優化提升,公園綠地成為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服務更多市民群眾,成就了西寧的幸福底色。

團結公園的沉香塔、北川河濕地公園的大型雕塑群、魯青公園的騎行綠道、寧湖濕地公園的候鳥科普展板……西寧市民谷利江說:“出門就是公園,春天看鳥飛、夏秋看綠植,每個公園各有特色,能去的地方也多了。”開門見綠,這是幸福西寧發展的新格局,也是西寧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標。

2017年,西寧市將甘河工業園區西區的6540畝工業用地用於建設園林花卉博覽園,這一舉措相當於放棄了每年170億元的工業產值。一塊塊寸土寸金的區域舍棄了對GDP的追求,建成的一座座公園、一個個游園、一處處公園小品,是西寧生態改善從量變向質變的轉變,體現了西寧對綠色理念的踐行。

產業“清新” 這是幸福的引擎

甘河工業園區 楊玥 攝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硬實力,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之一。如何以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如何在綠水青山間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西寧努力追求的必答題。

2014年西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對西礦鋅業、鉛業、天晨化工等企業的落后產能和“久治不愈”的污染項目予以停產整頓或關閉。這是西寧實現產業“清新”,轉型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的第一步。

從資源型產業向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轉型,西寧不斷加快經濟發展的“綠色變身”,成功邁出實現產業“清新”第二步,形成以南川工業園區鋰資源精深加工、東川工業園區硅材料光伏產業鏈、生物產業園區重點孵化科技產業、甘河工業園區有色金屬生產、深加工及特色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發展布局。

近年來,西寧提高了新進產業的准入門檻、以補足產業短板、補齊產業鏈的精准定位,為產業發展注入“綠色基因”,邁向產業綠色發展新台階。

2019年,年產2萬噸碳纖維項目在甘河工業園區西區落地。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連峰介紹:“碳钎維上游產業擁有青海大美煤業丙烯腈項目,產品能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風電葉片、太陽能電池板等下游產業。”碳钎維產業是西寧打造新材料之城的重要增長極。

“十三五”以來,西寧市南川、東川、生物園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7家企業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已經成為西寧市綠色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

熱鬧鄉村 這是幸福的厚度

東至溝鄉村美景 楊玥 攝

涼亭、木屋、青磚、碧瓦農家院。青海省大通縣東至溝村,顯現出一派田園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麗景象。近年來西寧市圍繞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要求,改善基礎設施、整治村庄環境、完善公共服務、培育特色產業、加強生態及文化保護,全面推進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使村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村容村貌大幅改善,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村民趙金文的農家樂開業已經兩年了,細致的他在院子裡移植了一顆李子樹,來自城裡的游客們正在樹下乘涼喝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也許就是這樣。在建設美麗鄉村、發展庭院經濟中,趙金文得到了實惠。

沿著東至溝的林間木棧道走向山頂,放眼望去山下就是邊麻溝村。山下停車場一排排小汽車顯現出夏天窎溝裡鄉村旅游市場的火爆。昔日這個山大溝深、靠天吃飯的邊麻溝村,如今被叢叢鮮花、整齊的籬笆包圍,綠色發展的厚度讓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以前村民吃過晚飯就躺在炕上看電視,現在村容環境美化提升,晚飯后大家都喜歡在村子裡散步看夜景。”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說。

獨發展不如共發展,朔北鄉黨委書記黃玉珍說:“2017年朔北鄉窎溝片區鄉村旅游聯盟中心黨委挂牌成立,利用旅游資源,形成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窎溝片區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保障。”窎溝片區十個村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旅游業、養殖業、種植業實現精准發展。

截至2019年,西寧市共實施美麗鄉村440個,今年西寧還將繼續強化美麗鄉村的實施力度,83個美麗鄉村實施計劃已陸續開工。

綠色生活,這是幸福的內涵

社區垃圾分類點 楊玥 攝

“無廢城市建設可不是句口號,拉滿標語可沒用。垃圾分類工作也得想辦法、出主意、積極創新,這樣居民的參與度才高!”在西寧市城東區碧水外灘小區,物業經理潘家駒積極帶領小區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為周邊小區做出了榜樣。

綠色育民、綠色惠民、綠色利民、綠色為民,西寧市在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過程中,先后出台了《西寧市民綠色生活公約》《西寧市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促進條例》。從生活方式到城市規劃建設,都能看到西寧的綠色腳步。

2020年起西寧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全部使用純電動車,2024年西寧城市公交線路將全部實現純電動車,2025年市區巡游車租車全部更新為純電動車。發展綠色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不斷滿足著群眾清潔化、智慧化、便捷化的出行需要。

在海宏一號小區,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受到廣大群眾的追捧。“居民隻需在電子屏上輸入手機號碼,打開櫃門,就可以分類投放垃圾﹔然后進行智能化識別,根據市場價格計算返現金額,返現金額最多的一位居民已經拿到400元。”小黃狗西寧分公司運營主管韓大偉介紹說,目前西寧市已投放50個智能垃圾回收設備。

綠色出行、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正在成為市民的自覺選擇,已經成為西寧文明的新時尚。

生態似水、發展如舟。四年砥礪奮進,“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成為高原之城西寧的最美標簽。在青海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征途上,省會西寧將繼續把幸福書寫在青山綠水之間,讓生態秀美成為江源之地的永續福利。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