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百鸟竞飞家园和美

倪晓颖
2023年02月27日09:52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昔日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森多镇木格滩沙漠,如今已被固沙的植物覆盖,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之景。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木格滩周边黄沙头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2.6%提高到19.24%,累计投资14.5亿元,治理沙化面积达13万公顷,2.6万余公顷沙漠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通讯员 许少海供图

  青海日报记者 倪晓颖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额雁和三有保护动物大麻鳽、短嘴豆雁、蓝胸佛法僧、乌灰银鸥(小黑背银鸥)、北极鸥、红翅凤头鹃、黑头鹀,稀有罕见鸟种草鹭……截至目前,我省野生鸟类共有432种,隶属于21目65科203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1种,新鸟种与稀有罕见鸟种共计8目9科13属16种。

  三年来,经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持续开展鸟类调查监测,发现了一批以往省内未记录、稀有鸟种,表明我省围绕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的工作成果显著,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湿地公园鸟类众多迷人眼

  初春之际乍暖还寒,在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宁湖片区,一群群绿头鸭在水面嬉戏,小鸊鷉和赤麻鸭穿梭其间,一只大天鹅在浮冰上优雅地休憩,渔鸥和大白鹭不时从蓝天飞过……高原古城已成为鸟类的乐园。

  公园的管护员刘自强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水面上的情况,还不忘给身边的市民讲解。这些天,鸟儿们悠闲惬意,他却忙个不停,几乎每天都会沿着长约6.5公里的步道巡逻,确保鸟儿们的安全。“最近公园里的水鸟超过了20种,总数超过了800只。”刘自强自豪地说。

  “以前,哪能看到这么多种鸟,现在环境好鸟就多了,就是在冬天西宁也生机盎然。”摄影爱好者王伟一边感叹高原古城生态的变化,一边对准鸟儿拍照。

  他身旁的崔振林一脸兴奋地说:“今天白鹭多,让我拍到了它们成群起飞的画面!”因为喜欢拍摄鸟类,他经常跟随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观鸟、拍鸟,短短3年已经认识了三百多种鸟类。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每月都会带领团队来宁湖湿地公园观测鸟类,据他介绍,这里主要集中着雁鸭类水鸟,是全省冬季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目前有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玉树隆宝滩4处国际重要湿地,三江源、青海湖2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19处国家湿地公园,32处省级重要湿地,鸟儿在青海的栖息地和停留点很多。王舰艇说:“来到青海的鸟类种类与数量正逐年增加,以前曾是夏候鸟的赤麻鸭,如今已成为终年生活在青海的留鸟。”

  逐梦而行

  建高原鸟类生态资料库

  “快看!那边有两只白背矶鸫!”正说着,王舰艇就拿起相机,开始记录这种白背蓝脸、啾鸣清脆的小鸟。

  今年66岁的王舰艇就如一个青海鸟类“活动图”,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能拍到什么鸟,他都了然于心,甚至可以闻声识鸟、看飞识鸟,已识别青海境内鸟类400余种。他所拍的照片和视频不计其数,这些资料勾勒出高原鸟类生态的变迁情况。

  性格开朗的王舰艇自小对大自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去草原林间看小鸟、昆虫和花花草草,尤其对观察鸟类的一举一动入迷。2003年,王舰艇在青海湖拍到了一只大天鹅,其纤细优雅的身姿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时不会拍,照片里的天鹅好像一根豆芽菜。”王舰艇笑着说,正是这次不期而遇,让他决定踏上职业观鸟之路。

  多年来,王舰艇追寻着鸟儿奔走在青海高原上的峡谷、高山与河流间。凭着长期大量积累,他成了一位高原鸟类的专家和高原生态环境的记录者,还为我省的鸟类研究工作和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王舰艇观鸟时注重记录,他发现,近年来青海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递增,仅2022年,他记录到的就增加了12种,而针对本土鸟类的调查和数据积累也见证着高原生态之变。“诸如黑鹳、疣鼻天鹅、白琵鹭、草鹭、白额雁、豆雁、鸿雁、细嘴鸥等高原少见的鸟类都在我省现身,说明青海生态环境持续变好,吸引了更多鸟儿栖息停留,民众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为鸟儿们营造了优良的生存氛围。”王舰艇说。

  从热爱鸟,到记录鸟,再到科普鸟,王舰艇步履不停,接下来他还要带领团队编撰更详尽的青海鸟类图册,向世人展示这些高原的天空精灵,也号召人们科学护鸟爱鸟。

  鸟种、数量双增家园和谐美好

  大麻鳽、雕鸮、白背矶鸫、凤头鸊鷉、黄鹡鸰、长耳鸮……

  近年来,这些以往难觅踪迹的鸟在我省频繁现身,也常常在自媒体平台上热传,让人们认识和了解到它们的来历。

  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记录到长耳鸮越冬群体和灰伯劳冬季活动的情况。监测人员通过对其居留类型分析,发现祁连山南坡海拔较高,冬季极为寒冷,冬候鸟及留鸟种类较少,但此次调查首次记录到18只长耳鸮越冬群体和灰伯劳在两个区域活动。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为斑尾榛鸡、胡兀鹫、金雕和白尾海雕。

  2021年,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湿地首次发现一只火烈鸟一年后,摄影爱好者又在此发现了一对火烈鸟。火烈鸟是一种较大的涉禽,对栖息地要求极高,以前在化隆乃至海东地区鲜有监测拍摄记录。据观鸟协会调查,这只火烈鸟现身化隆的几天前,曾在格尔木湿地水域出现。专家根据火烈鸟的生活习性判断,它现身黄河湿地,可能是当地水域有适合其生存的食物。

  2022年初冬,西宁市人民公园人工湖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鱼类,吸引来两只迁徙过境的鹗。这一猛禽又名“鱼鹰”,于闹市中出现尤为罕见,它在公园的人工湖上捕食鱼类时被发现。“我有幸拍到了大鹗捕鱼,当时只顾拍,鞋子湿了都没有察觉。”尚剑锋骄傲地拿着一张鹗叼起一条红色锦鲤的照片给记者看。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不干扰鸟类,并努力创造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多鸟类能够到青海落脚的保证。细心的人注意到,不论在野外还是市区,鸟类聚集的区域,几乎都对人类划出了观赏范围,并派人进行巡护,一些地方还专门安排人投喂食物,还有不少人自发组织起来维护周边环境卫生。

  2023年伊始,青海湖的大天鹅随着开湖的壮观景象登上了众多媒体,对当地人来说,它已是位“老朋友”了,近年来,灰颈鹀、小滨鹬、草鹭……纷纷来到青海湖,新面孔越来越多,珍稀鸟类频繁现身,反映出我省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自文明起源开始,鸟类就同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既是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也是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责编:况玉、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