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生态绿映入青海底色

——解码“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青海单元①

王湘琳
2022年10月13日09:00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10月12日,观众驻足观看青海特有的动植物照片。

水塔状的屏幕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具象化,矗立在展厅中央。

龙羊峡水光风电互补综合展示沙盘。

“全面、生动、直观!”在青海单元,一声声赞叹不绝于耳。青海日报记者 王湘琳 摄

  金秋十月,首都北京秋高气爽,正是红叶银杏最美时。

  10月12日,坐落于首都北京市西直门的“北京展览馆”内人潮涌动,展览馆主楼上,一条“奋进新时代”红色标语鲜艳夺目,络绎不绝的观众流连于各个展区,回顾共同走过的非凡十年,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单元精彩亮相,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产业‘四地’建设”“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画出民族团结同心圆”四个版块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专题为展区组成。

  展区以青海高原特有的深邃蓝为主色调,以连绵起伏的雪山冰川、碧水青山为背景,凸显“山宗、水源、净土”这一地域特点。通过39幅照片、21种35件实物展品、1个沙盘模型,3个互动项目,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等重要指示,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现场丰富的视觉元素凸显了青海十年来的亮点和成就。水塔状的屏幕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具象化,矗立在展厅中央,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屏幕里,来自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的冰川水自塔顶流下,汇聚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形成川流入海、泽被天下的恢宏气势,诉说着三江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三江源各族人民共同守护“中华水塔”的坚定信念。

  “通过这样全景式的展览,看到青海省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发展成就,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之前去过青海,印象很好,景色很美。”华北电力大学学生马云泽说,青海是一个去了总还想再去的地方。

  如今,三江源正成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展示美丽中国的绿色窗口。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中国首批,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占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的83%。

  通过不懈努力,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藏羚羊从不足2万只增长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870多只恢复到2800多只,每年约有2000对至2200对黑颈鹤在青海繁殖,生态功能持续巩固。

  “全面、生动、直观!”在青海单元,一声声赞叹不绝于耳。

  作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青海也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

  雪豹、兔狲、黑颈鹤、马麝、广布红门兰、水母雪兔子、红花绿绒蒿……青海特有的动植物照片墙吸引观众驻足,珍稀动物的生活智慧和罕见植物的生长历程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向世界展示了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显著成就。

  00后参观者王一诺的观展过程尤为认真,几乎没有放下拍照的手。她告诉记者:“我没有去过青海,但是通过这次青海展区的参观,我觉得青海真的是非常美,三江源让我感觉非常震撼,我对青海又多了一份向往。我相信去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看见美丽山水,望见连绵湿地,一定会由衷感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通过各类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营造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各部门和各领域的主流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系统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在展示青海省生态保护成就的一幅幅照片前,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崔冰凝仔细观看。“小时候父母带我去过一次青海,通过参观青海的展览,我感受到了青海近几年的发展巨变,特别是生态保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机会一定带家人再去青海看看。”

  今天的青海,生态地位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我们正迎来青海发展的黄金期,我们的道路正在越走越宽广。

  十年来青海实干争先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浓缩于此,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让参展观众可观、可知、可感。观众更加了解了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青海成就,深刻感受到历史长河中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间。

(责编:杨玥、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