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守“宁”平安 打赢这“疫”仗

贾 泓 倪晓颖 张慧慧 王 晶
2022年09月05日08:44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流动核酸采样台助力居民“应检尽检”。青海日报记者 倪晓颖 摄

  8月15日,西宁市发现本轮疫情首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

  8月29日6时至9月5日6时,西宁市在主城区实施了为期7天的居家办公措施;

  9月2日,青海省委疫情防控处置暨省指挥部视频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尽快实现全省社会面“清零”目标,聚力打好格尔木攻坚战、囊谦攻坚战、西宁阻击战,快速处置个别地区疫情反弹苗头。

  9月2日至9月4日,西宁市连续3天没有社会面新增病例,取得了西宁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

  守护西宁,一定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西宁市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和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吴晓军工作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市上下紧急动员,快字当头、深查细排、快筛严管、严防死守,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尽锐出战,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确保市民群众安全,确保省会安全。

  以“更快”制“更快”

  “各点位负责人:再次强调,管码、箱码一定要覆膜,管子一定要放入密封袋密封好后再进行消杀,切记切记!”“今日样本转运还是分四批进行,8时30分、10时30分、12时30分、结束各送一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9月4日凌晨5时,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疫情防控点位的微信工作群里,马霞已开始发送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的相关事项。

  34岁的马霞是虎台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安排并优化辖区核酸检测采样点位台位、安排并调整信息员转运员空气消杀员等人员、汇总并统计每日核酸检测数据、处理核酸检测采样点位随时出现的问题……8月29日至今,每天她都会凌晨起床,开启一天的忙碌。

  有了周密的前期准备,核酸检测不断加速。虎台街道23个核酸采样点每天都会比预计时间提前一个小时结束,为实验室快速得出检测结果赢得了时间。

  6时40分许,麒麟花园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比以往提前20分钟开始。没有喧哗、井然有序,采样队伍有序向前,居民们一边排队前行一边完成核酸采样的全部流程,最后来到核酸采样台前。采样台前,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消杀、反复强调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医护工作者熟练操作,居民全力配合……

  看着眼前的情形,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南气象巷社区党委书记冯玉萍回忆起第一轮区域核酸检测时的“状况百出”:“那个时候,群众不熟悉流程,居民也不知道要怎样配合医护人员,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工作人员流程熟悉,居民越来越配合,核酸检测的工作也越来越快。”一旁的党员志愿者白韵先说:“我们也会把工作做细,为医护人员节省宝贵的时间,更好地服务于居民。”

  西宁市卫健委主任、市新冠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郭伟介绍,引起本轮疫情传播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6病毒隐匿性较强,传播的速度更快、潜伏期更短,防控难度更高。面对这一特点,西宁市以“更快”制“更快”,不断“提速”,持续快速有效开展核酸检测。截至9月4日,共开展了16轮区域核酸检测,完成核酸检测3172万人份。

  以“精准”断“链条”

  “您好,我是流调人员,您最近去过哪里?”“您在楼道里有没有遇到邻居?出门是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在西宁市疫情防控流调溯源组的工作区,键盘敲击声、电话问询声此起彼伏,桌面上放置着金嗓子喉宝、止咳糖浆、眼药水等,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支笔是工作的“标配”。

  疫情发生后,一个又一个电话询问,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信息核实,“90后”薛恩强作为流调一组组长,以专业诠释着流调工作的严谨,他说:“每一次流调都必须又快又准,要在最短时间内摸清‘底数’,这是在各环节、各部门通力配合下才能完成的。”

  流调溯源组分为综合组、研判组、流调组、信息组以及协查组,由市、区两级卫健委、疾控中心、公安、工信以及大数据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在这支52人组成的“战队”中,有“身经百战”的老兵,有首次登场的新人,有正值孕期的“准妈妈”,还有遗憾错过见母亲最后一面的“小徐”……

  “本轮疫情在全省多点散发,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奔赴各州县支援,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硬仗’。大家‘拧成一股绳’,通宵达旦只为精准溯源,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围绕病例活动轨迹摸清所在风险点位和人员底数,从而迅速落位管控。”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伟说道。

  “这一天,打了无数个电话却没有时间给孩子打一个电话,看了无数的报告、付款记录、乘车记录却没有时间看一眼孩子的家校群。”其中一名队员深夜的一条朋友圈道出了忙碌坚守中的辛酸。

  4小时内形成核心报告,24小时内形成流调报告,与时间赛跑,同数据为伴。截至9月4日19时,西宁市共排查密接3000人,次密接4305人……这些“侦察兵”日夜追寻着病毒的踪迹,在海量数据中把握点滴细节,在抽丝剥茧中拼出一张张完整的轨迹图,将碎片化信息织成一张严密的“防护网”,为阻断疫情蔓延,实现精准防控提供宝贵“情报”。

  以“严防”守“防线”

  9月3日上午,在西宁市城东区一处定点隔离酒店内,工作人员田毅杰穿着防护服、背着近20公斤重的消杀设备,从大厅到走廊挥动着手中的喷头杆,正在对环境进行喷雾消杀。

  使用配比好的84消毒液对楼道、电梯、地面等公共区域进行喷洒消毒,对门把手和电梯按键等面积较小区域仔细地用酒精擦拭消毒……两个小时中,田毅杰不敢有半点马虎,生怕遗漏任何一个角落,这样的系统消杀,每天至少要进行三次。

  “消毒的时候必须做到精准细致不留死角,才能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田毅杰说。

  田毅杰所在的专班工作组共22人,由城东区从医护、公安、消防等战线抽调骨干力量组成。进驻“阵地”后,严格实行闭环管理规定,所有隔离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隔离对象接触,相邻对门的隔离人员错峰取餐,所有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外出与外人接触。安保人员24小时值守,及时掌握人员出入情况。

  午饭时间到了,专车将餐食送达定点隔离酒店门口,工作人员对装有餐食的保温箱按程序进行消杀后,搬进隔离酒店的隔离区。随后,医务人员按楼层把餐食分装进塑料袋内,在迅速地分餐完毕后,进行消毒,把餐食配送到每个人的房间门口。

  林露说:“隔离人员产生的医疗生活垃圾日清日结,会在消杀后通过专用通道转运。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我们会严格按照要求,对隔离房间进行终末消毒。采样人员还会进行现场环境采样,通过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进行全面风险监测、评估,及时排除卫生安全隐患。”

  在“硬核管控”基础上,专班工作人员“硬核管控”与“暖心服务”相结合,设身处地考虑和解决好被隔离人员的基本需求,重点做好生活保障、医疗服务、心理健康辅导。为孩子准备营养餐,为奶奶购买手机充电器,对情绪波动大的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一项项暖心服务,坚定了大家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

  30余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后,林露脸上写满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我们会一直坚守在这儿,直到最后一名被隔离人员走出这里。”

(责编:杨玥、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