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人民日报看青海

2021澜湄万里行学术交流会在青海举行

柯仲甲、王梅
2021年10月15日16:14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10月13日上午,由青海省委宣传部发起,联合云南、西藏两省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中新社青海分社共同承办的“2021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学术交流会在青海西宁举行。在这场由青海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与云南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强文化保护、讲好澜湄故事等,进行交流探讨,共话合作,互学互鉴,为促进澜湄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建言献策。

此次学术交流会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主持,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河生花致辞。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全长4880千米,流域面积74万平方千米;中国境内干流全长2161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流域面积16.74万平方千米,流域范围内总人口达1453.71万人。

交流会现场。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供图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慷林围绕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做了交流,他认为生物多样性带来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终形成绿色文化的多样性21世纪,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纪,要让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公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马洪波,以澜沧江源头昂赛大峡谷为案例,做了《发挥好社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体作用》的发言,他发现,长期生活在昂赛大峡谷的牧民热爱、了解这片土地,形成的传统文化更是集敬畏、尊重、保护和利用自然为一体。他认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必须把政府与市场、科学与文化、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工程师张德海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情况做了交流,他表示青海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瞄准主攻方向,大胆先行先试,全面完成了试点各项任务。“下一步,要推动实现国家公园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制度建设向巩固完善转变,从探索试点向全面推进转变,努力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美丽中国的金名片,全球生态治理的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张德海说。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主席范建华提出,谋划“澜沧江—湄公河生态·经济·文化带”建设,是新时期对接国家战略,发挥文化与经济辐射效应的重要战略依托带,也是践行国家“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实践,更是丰富和提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文旅延展带。“澜湄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保护要同轨并行。”范建华表示。

交流会现场。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供图

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成海认为,应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大力推动在线旅游服务;以“畅游澜湄”为目标提升区域旅游便利化水平;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吸引一批核心城市加入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打造澜湄国际旅游区,推动区内区外旅游双循环。

青海民族大学张海云教授介绍,受文化多样性与自然多样性的双重影响,澜沧江流域呈现不同的民族生态景观。她建议,要瞄准国际客源打造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景观丛林。

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社长刘成友,充分肯定了青海省委宣传部联合其他单位共同举办“2021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的重大意义,认为澜湄合作,媒体大有可为。他从突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叫响互利共赢的强音、奏响民心相通的合唱、展示理性包容的态度四个方面,对媒体作用和责任进行阐释,希望汇聚各方力量,共担媒体责任,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

(责编:杨玥、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