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不负使命全力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

江源平

2021年09月14日08:49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1

  青海,一片可爱而美丽的土地。

  山宗水源路之冲,昆仑山横贯全境,三江水奔涌而出,青海湖烟波浩淼,祁连山林海莽莽。成群结队的藏野驴在辽阔的草原上“撒欢”,藏羚羊再一次迎来回迁季开始大规模迁徙;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二三百头野牦牛群正在悠闲地吃草,辽阔的草原和连绵的山峰应和出了雄浑苍茫之大美。

  搭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改革“春风”,如今的三江源腹地,水草丰美。伴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序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然成为了众多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的乐园。

  放眼青海大地,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缓缓展呈。

  放眼青海大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逐渐成为生动的美好现实。

  放眼青海大地,我们无比欣喜于眼前的生态美景,我们勇敢担负起为全国国家公园打造示范的重任,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放眼青海大地,青海省全力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体制机制创新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我们勇担当,有作为,在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征程中贡献了“青海智慧”“青海经验”。

  2

  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重要问题。

  2016年至2021年,看似寻常的年轮流转,但却是青海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为青海发展擘画奋进蓝图。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立足我国发展新阶段和人民新期待,着眼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突出矛盾,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作出的系统性变革和革命性重塑。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科学定位;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政治嘱托;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发展厚望;

  “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奋进激励。

  今天,当青海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时,三江源已经成为大美青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亮丽名片。我们深知,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我们使命在肩。

  3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最客观的见证者。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是青海义不容辞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在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出的重大抉择。这一抉择,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抉择,是讲政治、重生态、为人民的抉择,是体现青海生态文明价值、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抉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青海在行动: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贺信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守护好三江之源、守护好中华水塔,有效保护我国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使命在肩,奋斗不息。

  从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再到迈出中国最美湖泊国家公园建设步伐,青海在行动。

  ——我们加快推进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生态保护的不变量中寻求发展的最大值,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省启动,在全国摘得“头筹”,我们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青海省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之一,至此青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

  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三江源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建成国家公园的目标,为青海省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年,青海省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发来贺信,论坛形成《西宁共识》重要成果。青海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启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正式迈开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步伐;《西宁共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宣言书,也是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各方智慧的结晶;

  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步入收官之际,青海省正式开启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三步走”的目标让青海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树起“国家公园”的响亮品牌;

  2021年,青海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全力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建设美丽中国重要展示窗口。

  ——我们确定了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四梁八柱:

  在组织架构上,组建了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的“大部门制”实体。在依法建园上,颁布试行了国家公园条例,成立三江源生态法庭。在体系建设上,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在保护发展上,对三江源地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的考核;

  在科技支撑上,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在人才培养上,省内大学开设了国家公园管理方向的专业学科;

  在工程项目上,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和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在综合管护上,4.3万名牧民放下牧鞭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

  ……

  4

  光阴匆匆,如白驹过隙。

  得益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体制机制的约束和激励中,我们形成了从政府行动到群众自觉参与的生态环保风尚,长江、黄河、澜沧江得到了更严格的保护,实现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承诺,每年将有60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从青海流出,滋润华夏大地。

  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恢复到7万多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可西里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辛勤耕耘,硕果斐然。

  我们欣喜地看到——几年的不懈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实践。我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国际没有现成经验可供照搬、国内鲜有成熟模式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将“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开启了一场全新体制的探索,在国家顶层设计下,借着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突破推进原创性改革。

  我们欣喜地看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目标实现,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关系被理顺,“九龙治水”局面打破,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得到解决。

  我们欣喜地看到——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三江源、祁连山等区域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

  我们欣喜地看到——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已构建起“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推进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组建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利用马队、摩托车队、流动帐篷及多媒体收视系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将生态保护与牧民充分参与、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相结合,多措并举探索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发展之路。

  ……

  一系列从无到有的探索实践,让三江源成为大美青海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5

  不忘走过的路,走稳当下的路,走好未来的路。

  回首是为了走好当下的路,更是为了行稳迈远往后的路。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我们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将以一直在路上的奋斗者姿态,肩负起重大职责使命。

  全力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对青海,是面向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对全国,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对世界,是义不容辞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整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上探索实践,在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上先行先试,在自然保护地资金保障机制上有新方案,在自然保护地科学有效管护上蹚出新路,我们有蓝图:

  ——我们致力于建设国家公园典范:

  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世界一流第三极国家公园,高水平建设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推进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科学保护和利用;

  优化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完善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支撑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管理队伍;

  不断丰富《西宁共识》内涵,打造国家公园论坛永久会址。加快开展国家公园涉及县域自然资源经营管理,引导开展现代化社区建设试点……

  ——我们致力于构建自然保护地新体系:

  围绕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和优化完善,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

  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标准规范和监管制度体系,健全资源环境综合执法体系,研究制定分级管理办法;建立全覆盖、标准化管护巡护体系,完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政策。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探索委托管理新模式……

  ——我们致力于实现保护与利用平衡: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矿产、水电等产业项目分类处置、有序退出、合理补偿机制;

  推动建设自然保护地入口社区、国家公园特色小镇,引导农牧民自愿有偿转移。制定一般控制区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探索自然资源所有者特许经营收益分配和回馈社区机制,推动建立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

  打造世界级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平台,扶持和规范原住居民从事环境友好型经营活动。

  ——我们致力于推动共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

  积极参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共建,推动建立共建工作机制,研究评估国家公园群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价值,探索编制公园群建设规划方案、基础规程和监测评估规范;

  探索在青藏高原重点生态功能区编制以国家公园规划为主导的区域综合规划,创新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为生态脆弱地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示范。

  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国家公园群为基础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引领带动全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有信心!

  我们将不负嘱托、不负使命,以全力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为抓手,坚决扛起青海在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中的使命担当,诚心诚意、尽力尽责、一干到底,再接再厉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为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青海贡献。

  6

  天地三江源,圣境滋八方。

  195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到青海视察时题词:“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这“可爱”,便可爱在山川壮美。

  回首过去,我们倍感欣喜,无限自豪。

  我们用担当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我们以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实践,以善待自然、关爱人类,不负今天、无愧后人的情怀,更加凸显青海“大”的价值,展现青海“美”的颜值。

  憧憬未来,我们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一定会群星闪烁、精彩纷呈。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公园式的青海”正在意气风发地走出青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本文执笔/戴美玲)

(责编:陈明菊、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