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州县动态>>西宁

感恩奋进 拼搏赶超 奋力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08月27日16:35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十三五”时期,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系统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立足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定位,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开发文旅产品,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规模,西宁文旅广电影响力、美誉度日益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文化产业平均增速3%,出台青海省首部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奖励办法,全面建成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推出第三极看海洋、高原观熊猫、四季泡温泉等优势文旅产品,“几何书店”作为本土文化品牌落地国内多个城市,连续举办五届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年会,三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展暨西宁美食节等活动,荣获“2019年全国十大网红旅游城市”称号。

公共服务跃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点规范化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年均开展“文化志愿走基层”移风易俗文艺宣传演出活动1000余场,年均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40余期。荣获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艺术创演勇攀新高峰。秦腔现代戏《尕布龙》全国巡演100场,并荣获第八届秦腔艺术节优秀参演剧目;舞蹈作品《脱贫花开映高原》《青春221》等分获国家、省级大奖;优秀剧目《邓训》《古道传奇》演出百场深受大众好评。讲述西宁历史故事,传承河湟文化,出版图书《画说西宁》《我的西宁》。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深入实施,“画家眼中的青海”“流动的色彩”“陕甘宁青新”主题美术作品巡展等美术展深受欢迎。影视作品《幸福西宁》《西宁非遗》生动记录了文化西宁发展的真实面貌。

文保传承绽放新活力。投资7800万元实施文保工程35项,普查国有可移动文物5279件/套,明长城大通段成为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孙家寨遗址考古发掘全面启动。加强对外交流,赴南京六朝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青海道西宁遗珍”交流展览。申报评定5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106名代表性传承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广电服务实现新突破。建成市级融媒体中心及三县融媒体中心,投资1.5亿元建成广播电视发射台(站)66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4%,市县台自办节目覆盖率96.8%,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度全国基层广播电视统计工作优秀集体”、省广电局“保障党的十九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行业监管实现新提升。成立西宁市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工作指挥部,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立西宁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和西宁市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受理中心,出台《西宁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完善游客投诉及时受理转办工作机制,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未来五年,西宁市文旅广电系统将围绕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工作主线,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旅游需求为目的,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作为履职坐标,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争当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不断开创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丰富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推进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服务集散中心。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活力和潜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传承河湟文化,讲好西宁故事,打造原创精品剧目,推动传统戏曲、花儿、曲艺传承发展。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提升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加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基层文旅公共设施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大文保非遗保护发展利用水平,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宣传推广,提升西宁城市品牌形象。优化文化旅游市场营商环境,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来源: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责编:陈晶、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