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一场不期而遇的飞雪为祁连山南麓互助片区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披上了一件薄纱,驱车穿过巍峨群峰,置身于云雾缭绕的漫山绿野,山清水秀,空气洁净,犹如徜徉在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
俯瞰山涧,流经其中的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水系湟水河的重要干流,滋养着一方土地,哺育了一方人民。作为青海省唯一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公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凭借其重要水源涵养功能,成为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当地落实“三个最大”省情要求,做好“中华水塔”守护者,坚决守护好这片“生命绿”。
“制度护航” 生态持续向好
林区面积达50244.7公顷,森林蓄积量480.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95%。近年来,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量”不断创下新高,生态“质”持续同步跃升,林区森林结构渐趋合理、生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小气候作用逐步增强,林区生态屏障作用逐步显现,水土流失逐年减少,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大生态功能逐年显现。
数据和成绩的背后,是当地林业人20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
21世纪之前,北山林场森林经营以采伐为主,过度开发利用是当地作为水源地涵养林在生态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让北山林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发展阶段。2016年,全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北山林场建立起相应的天然林管护机制,并将爱林护林的林区群众纳入管护队伍。
为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合国有林场改革,北山林场积极自我革新。林场下设巴扎、加定2个营林区,8个天然林保护工作站和24个护林点。按照“专兼职护林相结合、全面巡山检查与重点区域动态监控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打击处理相结合”的管护办法,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站长全面负责,护林员分片包干,村社干部密切配合,护林防火办公室、林政人员督促检查”的管理体系,构建起以营林区为基础,天然林保护站为骨架,护林员为脉络的天然林保护网络,实现了森林管护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制度建设开始精准发力,北山林场森林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三防”体系取得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较大偷砍滥伐及盗猎野生动物案件发生。
与此同时,北山林场持续开展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及灌改乔等林业重点工程,坚持“造、封、育、管、护”五措并举,达到了“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的效果,让当地水源地涵养林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和长足发展。
“科技兴林” 赋能绿色本底
云杉等针叶树的传统播种育苗方法采用森林腐殖土覆盖种子,所需腐殖土量大,会对本地森林资源造成“杀鸡取卵”式的破坏。近年来,频繁的造林项目需要用到大量各类树苗,林场在对高海拔乡土树种进行大面积培育时,这个“瓶颈”摆在了北山林场场长赵昌宏面前。
经过反复实验,赵昌宏等专业技术人员最终成功找到腐殖土的替代物——细砂,采用细砂覆盖种子,既可起到苗圃保温保墒作用,还可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山杨育苗实验中,赵昌宏汲取前辈的经验,大胆采用土壤炕灰消毒法,将山杨种子用炕灰和腐殖土拌匀后播种,出苗整齐,生长良好,以这种新方法填补了林场山杨育苗的空白。
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护林造林工作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赵昌宏决意当好带头人,他深入林区开展调查,钻研林业科技知识,请教有经验的老同志,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开展科学试验,成功在林场工作中开辟出一片“科技兴林”新天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取得了3项省级林木良种证书,制定了1项国家级行业标准,10项青海省地方标准,取得了17项青海省科技成果,2项省级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建立了国家级祁连圆柏良种基地165.8公顷,并使祁连圆柏繁育这一北山林区标志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得以扩展。
同时,赵昌宏还主持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财政支农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项,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项,通过实施中幼林抚育、灌改乔等项目,使得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区森林林分质量进一步提高。
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支持下,园内正式投入建设青海祁连山南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为保护和恢复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并围绕典型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多项课题展开科学研究,成为众多相关科考队伍的必至之地,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旗舰物种” 折射生态改善
2020年10月,互助北山森林公园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濒危动物雪豹,这是青海省首次在祁连山东段发现这一高原旗舰物种并记录影像,这次发现与护林员王玉得息息相关。
自小在林区长大并从事护林工作长达14年的王玉得,熟稔林区内的山山水水,对林区内各种动物生活习性、常出没地带和行动痕迹了然于胸。近年来,当地时常出现牧民牛羊被咬死咬伤的情况,王玉得了解后怀疑其背后的“真凶”并非常见的野狼,而是一种豹类动物。
在王玉得的带领和帮助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林区内布设近30部远红外相机,由王玉得和研究人员定期换取相机电池、存储卡。最终经过近两年的持续观察,在当地海拔3900米的“过仓”,一外石崖的草地处,远红外相机成功捕捉到一对疑似母子的雪豹活动影像。
雪豹是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因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而敏感,曾一度“销声匿迹”。今年56岁的王玉得,只在小时候老一辈口中听说林区中有雪豹出没,这次发现让他十分兴奋。此外,相机还一次性捕捉到90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岩羊作为雪豹的食物来源之一数量充足,也证明林区内雪豹生存所需食物链形成和生态环境健康。
随着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趋于完整,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目前园内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玉龙蕨、桃儿七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达51种,雪豹、棕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36种。王玉得还曾在巡山途中亲眼看见雪鸡、林麝等珍稀保护动物,甚至连湟鱼、黄河鲤鱼、重唇鱼等当地从未有过的鱼类都现身于大通河中,园内人工湖里也时常有黑鹳等外来珍禽“做客”,对王玉得这样的护林员而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生活日常。
如今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青海省生态版图上一座碧绿的宝藏,正源源不断地衍生生态红利,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造福当代人民,泽被后世子孙,今后一代代北山林场人也将接续奋斗,努力让这片“生命绿”成为青海永远的优势和骄傲。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不断筑牢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在建党100周年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和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悟思想作为核心要义,…【详细】
凝聚“青海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 连日来,青海全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广大干部群众豪情满怀、意气风发,一致表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详细】
守护好这片“生命绿” 暮春时节,一场不期而遇的飞雪为祁连山南麓互助片区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披上了一件薄纱,驱车穿过巍峨群峰,置身于云雾缭绕的漫山绿野,山清水秀,空气洁净,犹如徜徉在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 俯瞰山涧,流经其中的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水系湟水河的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