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幸福西宁人”

2020年12月22日15:31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12月初,西宁市连续降雪数日,天寒地冻。然而这并未影响西宁市成功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全体市民的喜悦自豪之情。

2010年,西宁市踏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再获殊荣。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贯穿着西宁市始终坚持“建设幸福西宁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城市发展思想,反映着对百姓美好生活向往的执着追求,见证着不断为城市赋予文明底色的坚实步履。

聚焦民意让群众安心

“以前小区里设施老化,乱扔垃圾,乱贴小广告,小区地面坑坑洼洼,没有物业……”住在西宁市城中区解放路社区新华街1号院的居民要秀玉提起小区曾经的状况,有道不尽的苦水。“如今,小区大变样,路面整洁了,楼道灯亮了,污水管道不堵了。”82岁的要秀玉在新华街1号院生活了10年,面对焕然一新的小区,要秀玉感触颇深,她说最让居民们觉得充满幸福感的是给居民们房子加装了保温层,暖人又暖心。

近年来,一项项老旧小区、院落改造工程在西宁市全面拉开序幕,一个个三无小区、“高龄小区”完成了华丽蜕变。截至目前,西宁市综合改造老旧小区1.55万套。“小区现在既‘好看’又‘好住’。”正在城西区胜利路街道西交通巷社区北苑小区健身广场活动的马大爷满意地说,“养老就在这里了,哪里都不去。”

西宁市市民中心是青海省及西宁市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点民心工程。“真是太高效了!谢谢你们!”11月30日,当记者走进西宁市市民中心,眼见的是宽敞明亮、井然有序,听到的是热情和气、尊重耐心。2019年建成使用的西宁市市民中心是集行政审批服务和体育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市民综合服务平台,34家办事机构430个办事窗口实现市民企业少跑腿、快办事、好办事,24小时自助服务区、智能无人值守受理站等让服务“不打烊”。“5分钟办完营业执照,还能邮寄到家,太方便了!”用无人值守受理站机器办理完业务的市民张女士止不住地夸赞。

文明实践让群众暖心

一大早,55岁的谢艳清就到了城西区通海路街道光华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她声音洪亮地对记者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后,有了专门的舞蹈室,还有专业老师定期指导,我已经学会了两支舞蹈,有时候还来学旗袍走秀,精气神满满。”

“子女忙于工作不在身边,年龄大了,做饭成了问题,自打爱老幸福食堂开了以后,我们就一直在这边吃饭。”86岁的赵培贞和老姐妹杨秀兰不紧不慢地往胜利路街道景林佳苑爱老幸福食堂走去。2019年,西宁市相继在城中区、城西区多个社区打造了143个爱老幸福食堂,为全市60岁以上老人提供配餐助餐服务。

在西宁市还有很多“看得见”的暖心举措让市民绽放幸福笑容。城西区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持续7年通过拓展训练、讲座、主题绘画比赛等活动,点亮未成年人的“心灯”;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香格里拉社区多彩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每个角落传友爱、送温暖……一项项活动、一个个举措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新风吹进市民心里,也收获了他们的无数点赞。

绿色生态让群众舒心

自从西宁市城北区北川河滨水绿道落成后,年轻的上班族丛玉就常来这里快走,有时候还会约上朋友一起跑步。“上班在办公室坐着,缺乏运动,现在附近建了绿道,每天我来散散步,周边绿化也搞得好,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丛玉笑着说。

绿道点缀了丛玉的生活,也彰显了西宁的生态本色。从2015年开始,西宁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蹚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实现了从“风吹石头跑”到“绿水青山”的转变。全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保持在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幸福西宁·花园城市”绿化美化彩化行动、机械化清洗清扫行动提升城市“颜值”;已建成的465公里绿道、508.7公顷的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系列扎实的举措让西宁收获了亮眼的成绩——西宁市相继入选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为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政策制定让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约束”。西宁市成立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建立绿发、发改、财政、城管等多部门有机兼容、激励相容的工作机制,监督激励推动绿色发展各项工作落实。相继形成了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铁规矩”——《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西宁市南川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方案》《西宁市森林生态效益分类分档补偿试点方案》等。

如今,站在城市最高处俯瞰西宁全景,目光所及之处皆有绿色。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每个西宁人的骄傲。绿道、公园、森林等为这座城市绘制了一幅生态宜居美丽画卷。(来源:精神文明报)

(责编:陈明菊、甘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