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年初以来,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五个示范省”建设和“四种经济形态”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增加就业岗位,实施降费减负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采取以“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为主的“四送”活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任务,促进青海全省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政府督查室了解到,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对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各地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其中,青海省在实践中创造的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等三项好经验好做法受到通报表扬。
紧盯重点群体“送政策”,强化宣传引导
“您好,我省对在毕业年度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含中职、技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1000元补贴。同时,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三江源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此项政策目前正在实施,您可到所在地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和申报。”这是近日,记者在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在线服务栏目看到的一条关于网友咨询大学生创业补贴和奖励政策的回复,而像这样的就业政策咨询相对较多。
据青海省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张俊介绍,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积极梳理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人社领域稳就业政策措施,形成一揽子政策清单,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网络等媒体,面向用工单位和重点就业群体,广泛开展个性化宣传。依托“青海人社网上办事大厅”“青海人社通APP”等线上和线下平台,设立人社服务专员,深入用工单位和农村社区主动提供上门服务,现场发放政策解读手册、业务申办流程等资料,及时推送政策信息,提供咨询服务。活动期间,提供政策咨询服务3.6万次,发放宣传资料16.7万份。
同时,还组织青海省涉藏州县人社(就业)局长和部分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成宣讲团队赴青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进校园政策宣讲活动,将涉藏州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推送给在校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通过提供精准对接服务,达到尽快实现就业目的。
搭建对接平台“送岗位”,积极推送信息
今年6月5日,由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海东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0年青海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专场招聘会”在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成功举办。招聘会当天来自省内外共279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此次在七里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举行稳就业‘四送’专场招聘会,是青海全省人社系统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为搬迁群众提供岗位信息、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公共就业服务,把解决就业问题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确保搬迁群众能够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青海省就业服务局业务部部长赵国材说。
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青海省人社系统深入园区、企业,多渠道收集用工岗位信息,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特点,分类筛选形成重点群体招聘岗位清单,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络平台和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力量,向不同就业群体精准定向推送。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就业活动与稳就业“四送”专项行动紧密结合,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精准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活动期间,全省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482场,组织5360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14.58万个。
聚焦市场主体“送补贴”,稳定就业岗位
一直以来,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市场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市场主体。
“这笔稳岗返还资金对于我们而言真是太及时了。”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起初还有些担心人员的稳定性,而享受的6184.76万元返还资金,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进一步稳定了职工队伍,纾解了企业困难。
西钢社保经办工作人员汪泽打开社保经办的平台介绍说:“之前企业已支出1507.48万元,全部用于缴纳2020年1月至4月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三项保险费用。目前职工的社保待遇、缴纳一切正常。”
紧盯企业和求职创业群体需求,大力精减各类补贴材料,优化申报审核流程,及时兑现就业创业补贴奖励政策,推动社保“减免缓返补”措施落实落地,全力支持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鼓励扶持劳动者就业创业。截至11月底,青海省累计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25.72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51亿元;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资金6.07亿元。
围绕技能提升“送培训”,提高就业质量
“今年以来,根据青海省委省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围绕技能提升‘送培训’,大力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赵力强说,截至11月底,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1.6万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1.4万人次。
依托基层服务平台,深入农村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摸排调研, 广泛收集劳动者培训需求,动态调整和发布两目录一系统,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疫情影响,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攻坚战,采取线上与线下培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借力、相互促进的方式方法,集中发力、攻坚突破,连出组合拳、挂图作战。
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利用各类网站、第三方培训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对取得证书的给予补贴。通过开展以工代训、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万名青年技能培训行动、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等,推进各个培训项目按时间节点有序开展,确保年度培训任务完成。
同时,积极组织各类培训机构送训下乡,将职业技能培训班直接开进农村社区,使劳动者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就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城乡劳动力通过提升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截至11月底,青海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1.57万人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6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06.3%和116%;城镇登记失业率2.1%,控制在3.5%的年度目标之内,为助推青海省就业局势稳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