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西宁人·云端故事会

在一座城,爱一座城

讲述人:刘沛然

2020年12月01日17:23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我叫刘沛然,是个“90后”,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一家人就在西宁这座城市“生根发芽”了,这么算起来,我应该是个地地道道的西宁人了。在北京生活过六、七年之后,我回到了西宁,现在成为一名党媒的新闻工作者。

小时候我家住在小桥,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是个很大的农贸市场。上初中的时候每天中午都会回家休息,那个时候父母比较忙,市场里的那些小饭馆就成了我的“小饭桌”,炒粉、盖浇饭、小笼包、麻辣烫、羊肠面……那时的小桥市场里几乎没有我没吃过的饭馆。后来上了大学,去我憧憬已久的北京,但在离开关上家门的那一刹那,我突然有些不想走,或许是因为父母家人、亲戚朋友;或许是因为对未知人生旅程的胆怯;或许是因为西宁太小了,小到这座城市的每条干道上、每个居民小区里、每个黑夜和白天里都存放着只属于我的童年和青春。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时常在网上看到有关西宁的各种消息和宣传,但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所有关于西宁美食的宣传都是千篇一律的“牛羊肉、青稞酒和酸奶”?其实在我眼里,西宁这座城市的特色远不止于此,甚至认为“没有特色”才更是这座城市的特色——从天南地北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带着他们的记忆和文化与本地的传统融合后形成的包容与厚重。就拿我热爱的饮食来说,我去过国内很多地方,但绝大多数地方的饮食都带着极其明显的本地特征,比如昆明、海口、长沙、西安,但西宁不一样,你可以在西宁找到各种本不属于此地的餐饮风格,这些餐饮在保留了原本菜系精髓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西宁本地餐饮的特征。

2018年底,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西宁,我家也从小桥搬到了海湖新区。刚开始极其不适应西宁的一切,比如去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唐道·637”还要看很久地图琢磨该怎么走;西宁人尽皆知的“力盟”我却不知道究竟在哪里;打车时司机问我去哪里,我却无法描述只能给司机看地图定位……西宁近几年变化太大了:高楼鳞次栉比,商圈里人流摩肩接踵,南北山变绿了、湟水河变清了……我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宁人总觉得从未来过此地。

不过这种不习惯并没有持续多久,就算“京片子”讲得再溜,说了十几年的“青普话”还是很快带我重新融入了这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任何一种语言的本质都是文化,只要我没有忘记家乡的方言,那就一直属于我的家乡。

于我而言,能再次回到西宁,在这里为自己的生活、为这个城市去努力,这是一件足以让我安心的事。现在国内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西宁甚至不知道青海。假如有一天,这座城市因为我的工作、我的努力甚至是我而声名远扬,那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最后,愿西陲安宁。(甘海琼整理)

(责编:甘海琼、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