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脚下杨家寨 村集体经济唱响富民曲

蒋莹 通讯员 徐志涛

2020年11月30日15:16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立冬、愈寒。30年过去了,已是耳顺之年的老书记何育生,依然为当年大刀阔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决策感到庆幸。

西宁市西山脚下的杨家寨村,2019年村年收入实现近千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9万余元。而在30年前,杨家寨还是一个60%的村民欠债借粮、穿补丁裤过日子的贫困村庄。这一翻巨变,得益于“杨家寨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

杨家寨村“两委”办公楼。蒋莹摄

西宁以西,湟水河畔,杨家寨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高原村落。1979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作为城中村的杨家寨迎来了第一次搬迁。这次搬迁却引来了不小的争议。

“征地补偿款,分还是不分?”老书记何育生和村党支部一筹莫展。“当然要分,这是村民的钱,分到手里踏实!”一时间,村里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人多地少,如果把征地补偿款全部分给村民,势必造成坐吃山空的局面,没有土地的农民,今后又该如何生存?”如今看来,何育生似乎想得要更长远、更周全,却也存在压力与风险。当时,2700余口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三分的杨家寨村已没有了退路。

横下一条心,集中财力办大事!

村委顶住压力,将20%的土地征用补偿款发放给村民,80%集中起来办企业,扩大再生产,再将创办企业所得利润的10%用于为村民办实事。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那段时间,村里一次次召开会议,解答村民疑惑,在村公示栏中,对历年账目进行详细公示,工资怎么发、村里的钱用在哪里,一份份“明白账”逐渐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

同时,为加快资金积累,杨家寨村委和各生产队共建设门面房700余间,当年仅房屋出租一项,村里收入就有24万元。

1998年,杨家寨村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位于交通巷的杨家寨老综合批发市场被重新规划,用于建设西宁市的第一座大型广场——新宁广场。

何育生及村党支部成员经过前期市场调查,决定投资7000余万元在杨家寨新村东面筹建占地147亩的新批发市场。一年后,新市场建成了,可客商却廖若晨星。“近2000个摊位,来了不到20辆车。”何育生和村党支部压力重重,眼看着新市场遇冷。

村干部们开始吃住在市场,冷静分析查找原因。采取各种补救措施稳住经营户的心;走访个体户排忧解难;对进入市场的经营户免除一年房租和全年税收;村里还拿出13万元,补偿个体工商户的经济损失。

经过半年多的运营,新建的综合批发市场终于走出了困境,发展成为青海乃至西北五省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吸引了陕西、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份成百上千的客商前来批发交易,每年给村里带来2000万元的收入。

2017年7月,杨家寨新村在西宁市汇宁路6号建成,房屋分配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大家天天聚在一起议论,担心、疑虑、不安,上千双眼睛齐刷刷盯着村委会的办公楼。

杨家寨村新貌。蒋莹摄。

“在这个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出一点差错,”现任村书记丁军德在村“两委”会上斩钉截铁地说。研究分配方案、分析困难问题,多次与海湖新区拆迁安置指挥部沟通协调。几个月后,400多户村民陆陆续续住进新村、乔迁新居,41栋住宅楼分配风平浪静,村民个个满意。

村委会委员李玉梅是丁军德曾经的老搭档,她说:“那段时间,老丁烟抽得厉害,一天得两包。分房这个事情,关乎每个村民的利益,压力太大了,来不得半点闪失。”

如今的杨家寨新村小区,水电设施齐备、天然气供暖、村规民约上墙、垃圾分类落地、树绿花红地净人和,一派欣欣向荣;两栋5层的办公楼里综合服务大厅、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站、便民超市、村史馆、图书室等一应俱全。

杨家寨村综合服务中心。蒋莹摄

居住环境改善,村民还能享受到村里提供的各种福利:18岁至59岁的村民,按年龄段每月享受不等的生活补助;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助1500元,每年发放16个月,逢年过节还有米、面、油等慰问品……

30年的砥砺奋进,“杨家寨人”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息,对于未来,村党支部书记丁军德有更深地考量:“‘十四五’对于杨家寨村来说,关键是集体经济可持续、幸福生活高品质、乡村文明高质量,念好集体经济经、唱好文明新风戏、打好乡村振兴牌,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用实打实的行动回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