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西宁人·云端故事会

在西宁上三年不一样的“大学”

讲述人:蒋轶彪

2020年11月20日18:18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牛棚、鸡舍、大棚、羊栏……这些看上去布满灰尘、气味熏人的场所,是蒋轶彪和同事们的主战场,只有深入到养殖户的家里、种植户的田间,蒋轶彪才能真正了解农户们对资金的需求,才能真正帮助农户解决困难。

2019年7月,蒋轶彪作为中央组织部第四批援青干部中的一员,从国家税务总局来到西宁市信用担保集团工作,担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来青为什么?援青干什么?离青留什么?”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蒋轶彪积极投身到帮扶中小微企业,助力“三农”发展的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辉达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寿德如今已是村里有名的养牛大户了。然而早年间杨寿德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去哪儿拐棍不离手,也没有一技之长,家中还有患病的老母亲。”说起过往的情况,杨寿德连连摇头。近几年,在蒋轶彪及团队的帮助下,杨寿德先后获得西宁市信保集团担保的扶持贷款115万元,养牛的数量从最开始的7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00多头,逐渐走上了养牛致富的道路。同时以入股或雇佣的方式,带动4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致富。

工作不断推进,蒋轶彪逐渐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帮扶中小微企业,助力‘三农’发展”从来都不是口号,关键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农户,助力西宁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这就是蒋轶彪来青的初心。

蒋轶彪格外珍惜这段援青经历,也格外珍惜跟援友之间的友谊。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援友齐聚青海,投身到青海各行各业的建设中,为青海的发展进步付出了时间和心血,同样的援青经历让大家更交心,更团结。援友之间常开玩笑说,“援青三年相当于大家一起读了个研究生,只不过专业不同而已。”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玩笑话,但足以说明援青干部对青海的感情以及援友之间难能可贵的情谊。

“除了读书和工作之外,还没有在一个地方呆过这么长时间。”蒋轶彪说,如今时常奔走在西宁市五区两县,不仅对青海有了更多了解,而且对“三农”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蒋轶彪说,他将继续用双脚丈量基层,继续帮助更多像杨寿德一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离青留什么?”这个问题自然也就有答案了。(刘沛然整理)

(责编:甘海琼、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