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沟村,昔日穷山窝 今朝幸福村

郑思哲

2020年11月17日09:50  来源:青海日报
 

前沟村村民为树莓越冬做着准备。

  金色渲染着大地,一片片枯黄的树叶散落在乡间的小道上,田地里堆积起一捆捆秸秆,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呈现出一幅丰收时节最恬静的秋日美景。

  树莓产业显特色

  在这静谧的秋日里,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的树莓田地里却是一番热闹忙碌的景象。

  一株株接近一米高的树莓灌木开散着紫色的叶片,格外显眼。此时,二十余人分为几人一组,分组站在长着树莓的田埂周边。每一组最前面的人负责将树莓灌木放倒,其余的几个人则用铁锨把土覆盖在其上。

  这就是树莓独特的越冬方式。

  在田里干活的人当中,52岁的马常芳是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的老“股东”了。自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马常芳就把家里约1公顷(15亩)的土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每亩土地的流转费为500元,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还可以来这里打工赚另一份收入,树莓结果后还有分红,现在家里光我一个人的收入一年就有1万多元了呢。”虽然马常芳戴着口罩,但她的眼神中透露着对如今生活的满足。

  但曾经的前沟村并没有在马常芳的生活里激起任何波澜。“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4公顷,主要种植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籽等农作物。除了种地,就是以外出务工为主。”前沟村第一书记赵雪彬说,2015年全村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14人。

  如今,前沟村已经实现了脱贫。不仅如此,像马常芳这样利用树莓种植发家致富的农户已不仅仅在前沟村。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高原树莓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约433公顷,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为基础,分布在申中乡前沟、莫布拉、韭菜沟、大山根、立达等5个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直接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达1500余户,仅土地流转一项使农户户均年增收2100元。

  此外,前沟村通过2016年实施的约42公顷树莓经果林种植项目,实现了在2016-2020年5年间,全村318户农户每年分红收益12.5万元。

  作为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的根基,树莓种植产业早已成为前沟村的“金字招牌”。

  依靠着树莓产业,前沟村建起了树莓山庄,并围绕着树莓山庄打造高原美丽乡村,并已建成了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群。

  “每年的7、8月份我们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特别是周末,一天就有近万人。”公司项目经理王祖舜说,除了发展旅游,公司还早早布局树莓的精深加工产品。“2014年我们公司盖了自己的扶贫车间,用来加工以树莓为主要原材料的树莓酒、树莓饮料、树莓果酱等产品,产品认可度也在逐渐上升。”王祖舜说。

  产业带动迎变化

  树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村里的农户们致富增收,村里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月22日,迎着午后的暖阳,在村里的“老年之家”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面片后,76岁的颜生明和老伴互相搀扶着,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他们身影过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通行条件良好的硬化路;是一盏盏明亮节能的路灯;是一株株道路两侧金枝摇曳、品种繁多的植被;是一个个分类明晰的垃圾桶。

  走过保留至今的村里旧时生产队的大院,颜生明顿了一顿,眼神穿过蓝色的大门,记忆随着目光穿梭了时光,眼前似乎又看到了村里尚未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旧日样貌。

  从前,脚下村里的主干道狭窄、泥泞,更不用提通往各个村民家中的小路了。“下雨准是一腿的泥,如果穿薄一点的裤子,裤子一准会粘在腿上。”颜生明说,当时村里通行条件很差,交通不便,村民们一年也去不了几回县城。道路两旁也没有路灯,天一黑,出门回家就只能借助月亮的微光,若是遇到阴天,那只能摸黑走路。

  从前,前沟村道路两旁也不是美化、彩化的绿化带,而是杂草丛生、气味刺鼻的垃圾角。“以前村道两旁还有人盖着牲口圈,垃圾也是随意倾倒在道路两侧,既没人收拾也没人管,哪有环境卫生可言。”颜生明说。

  收回目光,颜生明转身向背后的广场走去。广场上亭台长廊伫立、白鸽嬉戏,老人们或坐在空旷处闲聊,或在凉亭下对弈,或在长廊中奏乐为乐。这场景让颜生明收回了思绪,感受着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给村子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让前沟村彻底改变了旧貌。不少危房、旧房得到了改造,村里道路做了硬化、拓宽,垃圾也开始有专门的保洁员清洁、定点堆放,还会有专门车辆随时拉运清理。健身广场、景观广场的建设给村民们提供了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随着树莓产业不断扩大,前沟村也借此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已经实施的美丽乡村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后续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种植苗木育希望

  “昨天我还一直在单位协调苗木出圃的事,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了。明年年初,剩余的树苗就可以出圃用于荒山的植树造林,到时候你们就能拿到分红了,这些年的辛苦终于能换来回报了。”在村“两委”的办公室里,“第一书记”赵雪彬的话语,让56岁的村民安延邦喜笑颜开。

  赵雪彬与安延邦所谈论的,是前沟村的扶贫绿化苗圃。2016年,前沟村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通过六盘山育苗项目开展绿化苗木种植,安延邦作为当时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纳入到了该项目中。

  但是苗木种植周期长、成本也比较高,包括安延邦在内的不少贫困户当时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村里要搞苗木种植。

  此时,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凸显了出来。“有个团结、强大的党支部是村里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赵雪彬说,看到贫困户们有疑虑,村“两委”班子带头出资,成立了湟源进财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形式,带动全村贫困户开展苗木种植。“按照合作社与农户们签订的分配机制,育苗的分红最多能分到9万元左右,最少的也能分到4万元。”

  在此期间,赵雪彬经常联系自己所在单位青海省林草局相关处室的专家来村里指导种植户们育苗,渐渐地,大家都有了心得,苗木的存活率逐渐提高,长势也慢慢好了起来。“今年苗木长势特别好,最好的长了50厘米左右呢。”安延邦说。

  2019年,苗木种植终于让安延邦看到了回报。当年,前沟村出圃苗木31000株,收益15万元,按照此前签订的分配协议,当年安延邦得到了6000多元的分红。

  在安延邦的精心照料下,他所种植的0.46公顷左右的苗木都已长到了齐腰的高度。按照赵雪彬的计划,这些苗木都将在明年春季时节,被栽种到围绕着前沟村的荒山上。“这样不仅树苗有了去处,村里的自然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公益林面积也会得到相应增加,有利于村里实施林下产业发展项目,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将更加具有优势。”赵雪彬说。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前沟村先后实施了高标准造林、苗木繁育、中药材种植、羊肚菌种植、天然林保护、贫困户危旧房改造、村集体经济、互助资金等项目,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贫困户生产生活贫困境况明显改善,村民精神富足感和获得感普遍增强,特色种植齐头并进,前沟村面貌焕然一新。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