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2020年10月22日09:26  来源:青海日报
 

民族团结宣传进市场。

《民族团结大家园》活动。

从小树立自信。

了解社区居民近况。

  电视剧《闲人马大姐》家喻户晓,主角马大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而在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街道办事处康南街道也有一个集体,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大姐。

  成立于2005年的马大姐调解工作室,由不同民族的专职人员、热心居民和群众代表组成。他们不仅为辖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还成为了社区各民族群众生活的好帮手,是社区民族团结的“贤人”。

  西宁市城东区现有总人口39.15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满族、撒拉族、土族等2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到了14.9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26%。

  长期以来,城东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繁荣发展,培育打造各类载体和平台,用心浇灌出长盛常开的民族团结之花,被国家民委评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

  宣传,让民族团结之花香飘万家

  9月2日19时30分,在西宁市城东区南山东路青海省藏医院对面的一片空地上,草原歌曲在车水马龙间准时响起,附近居民逐渐聚集到这里跳起锅庄舞,其中还有不少人身着民族传统服饰。

  而这片和谐的场景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并被城东区委统战部、宣传部和城东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拍成了一部微电影《我们的故事简单却温暖》,并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播放。

  原来,这个舞蹈队几乎每天在小区的空地上跳舞,打扰到了一位上夜班的年轻人休息,二者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一时间难以调解。年轻人在与舞蹈队的争执间身体不适突然晕倒。顿时,舞蹈队的几位藏族大爷赶紧背着年轻人前往青海省藏医院进行救治。虽然只是低血糖,但年轻人却深受感动,不仅与舞蹈队和解,还认真学习锅庄舞成为舞蹈队的一员。社区党委知晓情况后,也主动协调场地,将藏医院对面怡园小区楼下的停车场进行调整,成为舞蹈队的固定场所。微电影的最后写到:“我们的故事简单却温暖……”

  导演编剧通过征集身边展现民族团结的真人真事,将其进行艺术加工并拍摄成《我们还是好朋友》《我们的故事简单却温暖》等微电影和短视频成为了城东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宣传片,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让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花香四溢、飘进千家万户。

  这些年,城东区积极打造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康南社区居委会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知恩感恩和“中华民族一家亲”教育,充分发挥市民学校、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站的作用,组织各民族干部、居(村)民群众、企业职工、流动人口、离退休人员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活动,教育覆盖面达98%以上。

  现在,在城东区区属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被融入“六一”“建队日”等节日活动中,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得到广泛推广,让孩子们了解各民族相互团结、互帮互助的重大意义。

  同心,让民族团结之花花开遍地

  “阿娘们出来晒太阳啦?李阿姨和洪阿姨和好了没?再不和好就没人陪你去早市了哦!”在东关大街街道慈幼社区的办公楼前,开朗的马忠财满面笑容地对李奶奶说道。

  听了这话,李奶奶和一直注视着她的洪奶奶都笑了,不约而同地将小板凳挪向对方。年过80岁的李奶奶和92岁的洪奶奶是近60年的好闺蜜。可是就在前几天,社区“红管家”马忠财突然发现每天手拉手去早市的两闺蜜不说话了。经过了解才知道,两人因为一件小事出现了分歧,正在“冷战”中。今天,趁着两人晒太阳的时间,马忠财赶紧过来做个“和事佬”,让她们“一笑泯恩仇”。

  “我今年56岁,在这院子里住了四十多年。我是回族,但是院里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的邻居们有个烦心事,我都过去帮忙。生活琐事也好,心情压抑也罢,我都帮他们解决,大家都叫我马老师!”马忠财对此十分热心。

  马忠财说:“疫情期间,作为志愿者的我很愿意为大伙做事,社区又聘我当上了‘红管家’。虽然没有报酬,但是我干得格外开心,我们就是民族团结的‘粘合剂’!”

  今年2月起,慈幼社区党委推行落实“红管家”联防责任制,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楼栋为单位,就近集中选定100户群众为一个网格单元,推选来自各民族的26名责任心强、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和优秀志愿者担任“红管家”,并且以“红管家”为纽带,将辖区居民串起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树立“互助友爱、和谐进步、共建平安居委会”的工作理念,成立了民族团结理事会、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平安互助和谐社,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让慈幼社区成为了城东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头羊”。

  据了解,城东区先后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示范单位”等评选活动,重点挖掘培育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头羊”,充分发挥其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辐射带动全区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此外,兴隆物业公司、天路工程有限公司等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关爱弱势群体、帮扶贫困家庭、救助残障儿童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辖区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守望相亲。

  齐力,让民族团结之花花开满园

  2019年,一位1992出生的回族姑娘回到了家乡,并成为慈幼社区的工作人员,她的名字叫谢佳莺。慈幼社区党委书记陈风莲说:“年轻人有见识有想法,她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带领赋闲在家的‘阿娘’们做一番事业。我们社区支持,街道党工委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据东关大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花英介绍,东关大街街道辖区有很多妇女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厨艺。

  谢佳莺提出把这些人召集起来通过制做馍馍增加收入,街道立即支持。依托东城有爱心党员驿站,通过党建引领,成立“康福居·妈妈做”工坊,打造“东关阿娘”美食品牌,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利用个人社交平台进行宣传,让更多低收入家庭感受到了街道和社区的温度。

  目前,“东关阿娘”品牌已初步建立线上+线下营销模式,让辖区部分困难妇女“走出来”,用好手艺赢得生活的自信,拓宽辖区困难群众就业、创业的新路子。

  为保障社区管理中各民族平等参与的权利,实现各民族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城东区各街道、各社区严格落实责任,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通过开展“三会一评”(意见搜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决策会,群众评议),使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干部、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同时,为各民族群众开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相互展示交流的平台和载体,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相识、沟通的乐趣,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近年来,西宁市城东区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互助友爱、和谐进步、共建平安居委会”的工作理念,在各个社区成立了民族团结理事会、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平安互助和谐社,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让慈幼社区成为了城东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头羊”。本报记者 贾泓 摄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