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雪中,为谁辛苦为谁甜……

2020年10月14日09:15  来源:青海日报
 

大武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貌。青海日报记者 索南加 公保安加 摄

  立秋后,一场狂风大雪,一夜间将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草原的气温拨回到“零下”,极目望去,穹庐乌云沉沉,远方群山已是银装素裹。

  我们沿着德玛高速公路,向着下大武草原深处疾驰,海拔也随之不断攀升。不久,载着我们的汽车已完全置身于雪地里,高耸入云的阿尼玛卿雪山便在这时悄然闯入视野。

  看到阿尼玛卿,脑中不禁跃出一个人的名字——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驻村第一书记扎西闹吾。那是2018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清晨,大雪封路,去往扎青沟入户回访的扎西闹吾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次受到了来自阿尼玛卿的“下马威”。

  时隔两年,乡政府工作人员拉忠对那次下乡仍记忆犹新,“车不受控制,稍微给点油就往悬崖边上溜。”雪越下越厚,他们的汽车被困在阿尼玛卿雪山背面的半路上,一侧陡峭的山体和另一侧的悬崖河谷让他们进退两难,“阿吾扎保(扎西闹吾)从车上抓起备用的铁锹,就开始‘挖车’,好不容易清了车轮下的积雪往前走了一点,车又陷进去开始打滑,可是阿吾扎保没有要放弃的意思。”

  铁锹挖,徒手刨,平时4小时打个来回的路程,他们足足用了14个小时,“虽然精疲力竭,但圆满完成任务,心里就踏实多了。”问起扎西闹吾为何如此拼命,他说,扎青沟里还有7户乡亲。

  下大武乡年扎村平均海拔4300米,气候异常恶劣,全村174户544人中,有102户340名贫困人口,和冬虫夏草著名产区雪山乡一山之隔,却无虫草资源,贫困面广,程度深。

  2018年4月,扎西闹吾作为第二轮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来到年扎村,初来乍到的他深知,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扎西闹吾说,扶贫就像治病,找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雾里看花对扶贫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开启方式”。在2019年一次汇报会上,扎西闹吾自信地说:“我平时参与乡上的道路抢修、政策宣讲、灭鼠、黑土滩治理、环境整治、易地搬迁安置、饲草种植以及合作社生产销售等一系列基础工作,但凡走访过的贫困户,哪家哪户什么情况,我都烂熟于心。”

  年扎村牧民尕桑尖措家中四口人,父母年迈体弱,弟弟上学。为了早日担负起家里的重担,他上完初中便早早辍学,因为家庭困难,父母常年多病,至今仍未娶妻的他只能守候在身边,无法外出务工。

  2018年5月,经扎西闹吾协助,邮储银行玛沁县支行为尕桑尖措发放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刚开始,由于观念落后,尕桑尖措原认为,扶贫贷款是政府给他的钱,可以用于家庭的日常紧急开支,而不需要归还。为了做他的工作,我先后五次到他的帐篷里宣传扶贫政策,以及银行扶贫贷款事项。”在我一次次的走访中,尕桑尖措的态度逐渐有了变化,有时,他会打断扎西闹吾,提出一些问题,请教贷款的事情。

  如今,尕桑尖措用扶贫贷款购置了50只白藏羊,和年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入了股份,每年年底,分享着合作社红利。扎西闹吾记得和尕桑尖措一起赶着那50只白藏羊到年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时,尕桑尖措黝黑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年扎村到玛沁县一个来回有320多公里,村里不通公共车。在小额扶贫贷款推行前期,看到贫困户骑着摩托车来回奔波,扎西闹吾悬着的心总是没有着落,“一边是百米深崖,另一边是随时可能出现滑坡的松散山体,一个来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那段时间,他常耳闻目睹,摩托车坏在半道上,有些牧民就裹着皮袄就地过夜,牧民就徒步几公里之外,借邻居的摩托车赶往县城,更有甚者在路上遭遇车祸住院。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扎西闹吾认这条死理。在逐级汇报后,年扎村迎来了契机,邮储银行在村里创新推出了“双基联动+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整村推进模式,下派人员走访了解贫困户真实的贷款需求、贷后资金动向,架起了政府、银行和贫困户之间沟通的桥梁。短短几个月,便完成了下大武乡三个村针对所有“三有一无”牧户的集中调查和“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工作。对此,年扎村贫困户囊秀吉点赞说道:“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银行职员到家门口来放贷的!”

  2018年8月,正当扎西闹吾在村里全面推开扶贫小额贷款“大展拳脚”之时,接到了父亲病危的通知,他手足无措匆匆启程赶回西宁,“父亲只给我留了一个小时,我在家里陪母亲待了几天。”扎西闹吾说扶贫工作不能因为自己而停下脚步。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都说养儿为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同样作为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父亲,扎西闹吾对通情达理的家人充满了愧疚和感激。

  驻村已过两年多,对于驻村的日日夜夜,扎西闹吾用“酸甜苦辣”来总结。离开父母妻儿,不能尽孝尽责,心里苦啊;和牧民打成一片,看到牧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心里就甜,心里就暖。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