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之花”精彩绽放

——青海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赵静

2020年10月13日09:53  来源:青海日报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全省教育公平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质量进一步巩固提高。

  党政重教

  让每一项政策都落地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总要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统领全局、贯穿始终。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和先导性工程,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程,紧盯关键指标,聚焦关键环节,持续加大力度。

  各级政府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层层传导压力,狠抓落实。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实行“三个一”(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一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大会;县政府主要领导接受一次新闻媒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访谈采访;在报刊刊登一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和成效报道),全省45个县党政主要领导走上荧屏,畅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目标规划任务纳入对各市(州)、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责任。

  建立奖惩机制,从2016年起省政府对如期完成既定目标的县给予500万元的奖励资金,对未能完成目标的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问责。三年来,省级财政共下拨奖励资金1.4亿元。针对突出问题,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先后约谈政府主要领导16人次。

  统筹规划

  让每一所学校都美丽

  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中心学校,崭新的教学楼,多功能操场,标准化的食堂,让人眼前一亮。此时,正是学生的大课间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跳啊,唱啊,欢声笑语在蓝天下回荡,飞翔的小鸟好像也在为孩子们的幸福生活高兴。

  看到这一切,学校副校长杨增芳从心底里感到欣慰:学校面貌的巨大变化、办学条件的飞跃式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无不得益于2014年开始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计划(简称“全面改薄”)。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学校的教学楼、食堂、风雨操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全乡的标志性建筑。

  朔北藏族乡中心学校的变化只是我省“全面改薄”成果的一个缩影。

  我省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于一身,倾全省之力推进基础教育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3 年以来,面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工程”“全面改薄”“能力提升”等系列项目,累计落实学校建设资金150亿元,支持2977个学校项目建设,建设校舍面积385万平方米,配备附属设施、教学仪器及信息化设备,建设教师周转宿舍6380套。

  通过连续多年的项目建设,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生均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7.69平方米提高到了11.59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值从639元/生提高到了1678元/生;“大班额”比例从2012年的20.27%降至4.96%。2013年以来,青海省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近12亿元,全省中小学“班班通”和网络覆盖率均达到98%,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近两年格尔木市加大投入建设全市智能校园,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今年抗疫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人、财、物的有机统一下,我省义务教育发生全新蜕变——土石操场被塑胶跑道代替,崭新校舍拔地而起……走进我省农牧区各中小学校,触目所及都是整洁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的校舍、标准的运动场、配备齐全的功能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一所学校,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见证了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民生福祉的回应。

  素质提升

  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

  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机制和举措。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乡村近9000名从教30年的教师、11000余名从教20年的教师获荣誉证书。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含退休教师)在省内享受旅游优惠,开通机场、火车站出行绿色通道。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给乡村教师每月发放人均400元生活补贴,受益乡村教师2.1万名。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省政府统筹安排500名周转编制,从西宁、海东选派优秀教师赴青南地区支教,进一步深化省内东部地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教育工作,已累计选派3063名。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并向乡村倾斜,重新核编后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由52884名增加到55021名,新增编制2137名,其中2105名调剂给六个州。启动省内定向师范生免费培养计划,按照“州来州去”的原则,为六个州等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学校储备骨干教师1000余名,涵盖小学教育等10余个紧缺专业。培养省内公费师范生1085名,有效缓解民族地区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

  同时,我省坚持把教师培训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国培计划”实施10年来,在数量和规模上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教师培训新局面。10年来支持我省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超过18万人次,对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了超过两轮的全覆盖培训。其中,2015年-2017年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培训项目,在线培训人数较多;2018年-2019年教师培训项目转向线下集中培训为主,年度培训人数相对回落。

  立足公平

  保障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设施达标,而是促进每一所学校质量的共同提升,让每个孩子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误”,这是我省为控辍保学工作定下的“死杠杠”。为了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在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打响控辍保学战。

  甘德县的“马背宣讲团”最近成了牧民群众称赞的对象。下贡麻乡是甘德县贫困户占比最高的乡,大多数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少年儿童失学、辍学的可能性极大。“马背宣讲团”一边走村入户,上山入帐,给牧民们宣传党的教育政策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一边以“清零行动”为契机,核查出全乡失学儿童数目。

  建立保障机制,精准控辍。对藏区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施 15 年资助政策,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落实“双线责任制”,确定21个控辍保学重点县,建立省级控辍保学数据核查比对系统平台,做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实行销号清零。截至2020年4月,已劝返失辍学生28208人,劝返率达99.89%。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87%,控辍保学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肯定,去年5月教育部在青海召开了全国控辍保学工作现场推进会。

  认真落实“两为主”政策,实施“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同城同等”待遇。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2.1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关注弱势群体,基本实现“一州一特校”和 30 万人以上县建有特教学校的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到 96.52%。

  巍巍昆仑山,见证着青海教育的发展;涛涛黄河水,流淌着青海人民的教育情怀。教育均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省将以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为契机,继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责编:甘海琼、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