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源地,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郑思哲

2020年09月30日09:32  来源:青海日报
 

  

大通河(门源段)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完美体现。本报记者 冶晓刚 摄

  饮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保护好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不仅是对水源地周边及其流域生态环境的一种守护,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是一件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清晨,阳光照耀在祁连山广袤的草场上,山间流淌的溪水映射着五彩斑斓的波光。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上铁迈村的草原深处,一群牦牛悠闲地游荡在山间。距离它们不远处,一块被绿色围栏围起来的草地上黑刺生长茂盛,齐腰深的绿草随着清风摇曳,涓涓水流从围栏底部顺流而下,汇入流经上铁迈村的小河流,再与众多河流汇聚成浩门河,最终随着黄河滔滔而下。

  58岁的上铁迈村村民苏有林不一定知道村子最深处的那处泉水是黄河的一处水源,但他却知道这处泉水关系着村子周边的环境,是全村380户、1800多人的生活用水。

  苏有林是村子里的水管员,如今他的工作就是每日去水源保护地看一看,有没有人或者牲畜跑进圈定的水源地保护范围。

  苏有林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上铁迈村。他记得,小时候村里各家各户直接挑河水吃;再到后来,村子里建起了水房,村民们开始在水房里打水吃;再到后来,村子里各家各户通了管道,村民们又开始在自家接水吃。但不论吃水的方式如何变化,村里的水源一直没变过——直到今日,村民饮用的还是山里的那一眼清泉水。

  不知什么时候,泉水旁多了个“圈窝”,牛羊就在水源旁吃草生活,牧民也住在水源地的旁边。久而久之,水源地周边的草越来越矮,有些地方的土地已经裸露了出来。

  虽然当时村民们不在意这些,但在水源地放牧始终对上铁迈村饮用水安全是一种隐患。

  三年前,门源县以祁连山大通河流域(门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建设为契机,将12个乡镇120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了大通河流域浩门河沿岸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上铁迈村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9月,上铁迈村水源地被划分为一级保护区,通过种植黑刺、沙柳、草籽等恢复周边植被,并在周围建立起了围栏,防止人与牲畜进入水源地保护范围。同时,村里指派一名水管员看管水源地。

  苏有林就是在那个时候当上水管员的。自那以后,查看水源地就成了苏有林每日必须完成的工作。苏有林渐渐意识到,水源地的安全对于村民和村子周边的生态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最起码,村民们吃生水闹肚子的少了很多。

  8月26日,苏有林又来到村里的水源保护地查看。阳光照射下,一条粼粼波光引起了苏有林的注意。他靠近围栏,顺着光影望去,他看到草地间有些许泉水已经渗出了地表,顺着地势流入了一旁的小河。再向里望去,在靠近泉水的一处草丛间,几只小鸟在那里嬉戏,扑腾间,带起了草地上的一串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珍珠般的光芒。苏有林知道,那是泉水渗透到地表后才会有的景象。

(责编:陈明菊、马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