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聚力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省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09月23日09:27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自古以来处于中原儒道文化、西藏佛苯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北方草原萨满文化的交融地带,属多元文化汇集地、多个文明叠合区、多民族血脉基因交换重组地。一部青海区域史是历史上各民族在青海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同时也是各民族先民共同开发青海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和不断演进之后,青海呈现出各民族在血脉上相亲相连,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和美共荣,宗教上和顺向上的多元一体地域景观。青海各民族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每个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发展、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关乎根本、关乎长远、关乎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总牵引,举全省之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并不断提档升级,实现了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转变升华,迈向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多维度的拓展。青海整体面貌,各地区发展面貌、各民族精神面貌、民族关系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相关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截至目前,青海成为全国首个省内所有市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省份;青海成为全国首个省内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数量过半(23个)的省份;青海成为一次性荣获全国模范集体县市区数量最多(10个)的省份;青海成为拥有全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最多(3个)的省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影响不断扩大,效应不断凸显。民族团结意识处处渗透于青海各族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正常交往、平时交流当中,各族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蔚然成风,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价值追求。青海各族儿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地铸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美共荣已成为青海最亮的人文底色。

  青海经过多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青海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宏观政策、区域协调布局、财政支持、扶贫攻坚措施等一系列作为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因为有内地及东南沿海地区人才、科技、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青海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才取得了青海今天的进步;许多援青干部和外来游客也深刻体会到青海在生态保护、能源储备、国家总体安全、文化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贡献,是内地及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利益密切交融、命运休戚与共、安危共生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保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和铸牢,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共存共荣、相依相生、相辅相成、相互推动、互促共赢。

  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对新时代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是重要方面之一。这为新时代青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入推进青海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顶层设计和具体行动指南。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来青海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省进程中,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基层创建工作全过程,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做出青海贡献、青海经验、青海模式。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