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源头生态使命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蒋莹

2020年09月17日14:48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省水利厅供图)

以山为笔,以水为墨,青海的大美跃然中华大地之上。

眼下,江源之地秋意渐浓,青海省西宁市湟水河湿地公园内依旧翠色流淌,清波潺潺。“湟水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如今随处可见白鹭、棕头鸥,还有成群的野鸭子,这说明咱们黄河沿岸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真正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生态摄影师葛玉修感叹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年来,青海扛起“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源头责任,在黄河流经的15.23万平方公里的源头大地上,持续推进“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5925名河湖长守河有责、治湖尽责,为黄河永世安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治污修复永葆贵德黄河清

(贵德县河长张银忠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在青海省贵德县,唐代诗人刘禹锡眼中的澎湃黄河似乎“换了气质”,尽显澄澈与优雅。

“我们每天清晨傍晚都会巡河一次,在黄河上工作,满眼都是风景。”48岁的张银忠是贵德县的一名河长,从水车广场到黄河风情园短短300米的河道,他来来回回走了两个年头。“巡河前打开手机APP,遇到污染河道的情况,我们就随时拍照,上传到县级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黄河流经贵德县境76.8公里,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往往这一“名头”给当地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威胁。“知名度大了,游客多了,农家院也纷纷开业,垃圾到处都是,真的是脏乱差。”张银忠回忆说。

保护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2018年以来,贵德县按照青海省总河湖长令、黄河河湖长令工作要求,持续推进黄河贵德段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专项行动,在保卫蓝天净水上下足真功夫。

挥别臭水沟,建设生态湿地。2019年10月,贵德县投资3600万对黄河吊桥南岸进行水生态治理:建设复合流潜流湿地4.76公顷、表流生态湿地8.22公顷,实施尾水深度净化生态湿地系统建设;投资505万元实施岗拉湾水源地保护工程,贵德县城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于此同时,贵德县实施涉及71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农村公共水厕建设、配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修建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站等,有效夯实了农村环境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贵德县各项生态环境指标持续向好:林草覆盖率达到81.2%,森林覆盖率达到13.9%,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6%,黄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空气优良率达到98.8%。

梨花绽放、杨柳依依。傍晚时分,张银忠牵着母亲在夕阳中巡河漫步,白鹭、水鸭游弋岸边,一幅壮美的新时代生态画卷正在贵德徐徐展开。“垃圾少了、湿地多了、臭水沟不见了,空气更好了,旅游更旺了。”提起如今的变化,张银忠欣慰不已。

治理河道采砂 还尖扎灵秀之气

(尖扎县水利局供图)

微风伴着些许凉意、翠绿的黄河水静静拥揽着两岸橙色的山峦……傍晚时分,尖扎县水利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万玛添了件衣服,便和队友们开始了又一夜的巡河工作……

黄南州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河纵贯南北,境内流程96公里,藏语里,尖扎意为“万灵的天堂”,也正是母亲河的浸润,造就了尖扎的灵秀之美,让这里有着高原难得的温润气候。

“时间倒回至五年前、十年前,黄河两岸的垃圾不堪入目,老百姓随意丢弃垃圾更是常态。经过治理如今环境已经彻底改变了,毫不夸张地说,咱们尖扎就是山清水绿。”万玛打着手电筒,一边巡河一边说。

环境好了,污染少了,但非法采砂却成为了尖扎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硬骨头”。在黄南州尖扎县与同仁市交界处,周边的村民为了修建房屋,经常趁着夜间的昏暗,偷偷跑到河道边采砂。“尤其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老百姓钻了两地交界处执法难的空子,违规采砂,严重影响河道生态及行洪安全。”

近年来,尖扎县按照青海省《关于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县河长办及水利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县公安、县自然资源、县生态环境、县交通等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开展河道砂石料场专项整治,做到所有河段、所有许可采区全覆盖。

截至目前,尖扎县共巡查河道260余次,督查发现“四乱”问题58件,总体整改完成率达到98%,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尖扎县水利局供图)

荒山因绿变美,农民因绿而富。2018年起,尖扎县针对县域内黄河沿岸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和造林绿化,不仅在黄河上游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更让老百姓们在家门口实现脱贫就业。

“通过开展每年的植树活动,作为护林员我每个月都有1800元的工资,这样既美化了家园,还能保证在家门口就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对我们贫困户来说帮助非常大。”尖扎县南山绿化点的护林员李先说。

将清洁与温暖留在黄河源头

(曲麻莱县城入口 蒋莹摄)

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纵横的玉树大地上,绿茵茵的高山草甸铺向天际。“曲麻莱的意思就是黄色的河流,曲麻莱地处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容不得半点马虎。”玉树州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边说边带着本网前往平均海拔4500米的曲麻莱县第二完全小学,这里的清洁能源供暖就是当地人践行生态责任的最好印证。

“你好、谢谢……”在学校里,初次面对摄像机镜头的孩子们丝毫未显生涩,热情地与记者打起招呼。“过去,学校的取暖设备很落后,孩子们要穿着厚厚的衣服上课,很受罪。”尼玛扎西回忆说。

曲麻莱县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属于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仅有-3.3℃。2015年以前,靠牛粪炉取暖是牧民们世代过冬的方式。

“牛粪燃烧快、热效率不高,不烧时屋子里的温度立马就降下来了。”尼玛扎西边说边摆手,“牛粪都拿去取暖了,草原的肥料就跟着少了。”

粗放的取暖方式行不通。改变,势在必行。

2015年,曲麻莱县告别传统的牛粪炉,迎来燃煤锅炉供暖的时代。

“取暖效果如何?”面对记者的追问,尼玛扎西皱了皱眉,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县供暖面积6.9万平方米,年耗煤总量约0.8万吨,年耗电39万千瓦时,每月每平方米运行费用达15.53元,年运行费用750万元,成本太高了,行不通。”

成本高,污染大,在江源之地,燃煤取暖显然不符合要求。

为了寻找清洁有效的取暖方式,2017年,曲麻莱县党政班子组成工作组分赴北京、河北、青海果洛州等地对清洁能源煤改电进行专项考察;2018年,曲麻莱县投资2450万元,先行对学校、敬老院、党政部门等公共场所进行供暖改造,当地清洁取暖的大幕,由此拉开。

尼玛扎西告诉本网,目前,三江源地区清洁能源供暖——曲麻莱县清洁取暖试点及配套设施项目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告别了污染气体的排放,没有了取暖垃圾的堆放,你看,草原美、家庭美、生活美的曲麻莱,正在为“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庄严承诺践行着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

(青海省水利厅供图)

中国梦,黄河情,“中华水塔”水常清。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青海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时代下,青海将牢记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己任,爱黄河、护黄河、兴黄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源头智慧”。  (蒋莹)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