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青海行

甘达村致富经:心里有本账 眼里有亮光

甘海琼

2020年08月31日09:50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一个纯牧业村,310户1243人,各类存栏牲畜1.365万头(只/匹),仅靠一个售卖日常用品、蔬菜水果、农畜产品的综合超市就能让全村脱贫吗?

带着这个疑问,8月初,人民网“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采访团队来到青海玉树,在距离玉树市15公里的308省道旁,找到了这间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甘达村超市”一探究竟。

“这个超市只是甘达村产业发展的一部分,我们从经营超市起步,逐渐延伸出了喜宴承办、服饰首饰制作、畜牧业养殖等项目,又把这些产业统一纳入到甘达村利众专业综合合作社统筹发展。” 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办公室主任桑旦兰周给记者算了四笔账,也道出了甘达村致富路上很多的“背后故事”。

远近闻名的“甘达村超市”。陈安阳摄

第一笔账:靠分红走不长远

桑旦兰周口中的甘达村利众专业综合合作社是在甘达村原有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而成的。2016年,甘达村以贫困户合股集中自主经营的方式,将142.08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启了甘达村产业发展的序幕。

发展产业第一枪从哪里打响呢?村里把目光投向了多年前就建好的“羊圈超市”,这是农牧民定居点“四配套”建设项目。选准了方向,甘达村开始对“羊圈超市”升级改造,就在当年,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超市正式开门营业。

“我们的超市比其他村的‘羊圈超市'货品更齐全,价格更合理,很多附近村的村民都到我们这里买东西。”桑旦兰周说,超市开业当年就盈利30余万元,往后两年间村合作社平均每年都能为村民分红达到60万元以上。

随着生态养殖合作社、牧家乐、糌粑工厂等项目陆续投入运营,2017年甘达村实现整体脱贫。甘达村超市在玉树打出了响亮的品牌,还引来了不少外州县的团队前来“取经”。

分红有了,但单纯依靠养殖和超市的分红生活,这条路能走多远呢?开了窍的甘达村开始摸索起了产业转型的新路子。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样的产业能解决村里的劳动力,尤其是让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如何不返贫。”桑旦兰周说,他们开始一边为剩余劳动力找出路,一边劝说村民们“干”起来。超市售货员、生态养殖场职工、牧家乐服务员……建档立卡户走上了合作社的各个岗位。

在村里的帮扶劝导下,转变思路的建档立卡户尕巴松保夫妻走进了合作社的糌粑加工作坊,开始了“职工”生涯。“除了年底合作社分红的资金,现在我们夫妻俩还有每年45000元的打工收入,日子越过越踏实了。”尕巴松保说。

调动村民的内生动力,不再“等靠要”的过日子,甘达村产业转型之路有了方向,有了奔头。

甘达村超市新货拆箱上架。陈安阳摄

第二笔账:小手艺也有大收入

在甘达村超市的服饰首饰区域,墙上挂着各种款式的藏袍。“这件秋冬制的藏袍售价260元,衬衫75元,质量很不错。”售货员熟练地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本村制造”。

“这些衣服都是村民自己做的,通过参加省州市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学习缝纫技术,一个村民两天半就能做出一件大衣,一件能到挣45元。”桑旦兰周说。

为了让更多剩余劳动力重新“上岗”,街道还动员和组织村民们参加“雨露计划”项目,学习驾驶和绘画等技能。

聊着聊着,桑旦兰周从超市门口的货柜里拿出一串“恰日恰当”。

“这个是拴牛用的,成本3块钱,超市4块钱回收,5块钱卖出去,属于日常消耗品,很有市场。我们让那些无法外出打工的人在家生产,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每人每月还能增收1300元。”桑旦兰周算得起劲,笑得满足。

截至目前,甘达村转移就业人数占全村人口的65%以上,大产业小作坊的模式让村里人“人尽其用”,“闲不住、不能闲”的甘达村人,靠着双手让幸福生活更加稳固。

桑旦兰周向记者介绍甘达村家庭小作坊生产的产品。陈安阳摄

第三笔账:“独门绝招”的经营门道

走出琳琅满目的超市,桑旦兰周带着记者走向超市后面的一间大房子。走进一瞧,装修从里到外透着喜庆,每把椅子都套上了大红的椅套……“这就是我们合作社的喜宴大厅。”桑旦兰周说,这个喜宴大厅经营起来也有门道。

“合作社可以为喜宴大厅提供一部分的食材,宴席上用不完的饮料还可以拿去超市退,服务员都是经过培训的本村村民。”桑旦兰周又掰起指头算起了账:“一桌宴席388元,如果40桌坐满,一场婚礼能挣8000元,2019年仅这一项我们就盈利11万元。”

“周边的村民也来这里办喜宴,如果太晚了回不去,大厅后面还有宾馆可以住宿,这又是一笔收入。” 桑旦兰周眼睛又亮了起来:“我们还组织村民当演员来喜宴现场演出,每人还可以多挣100元。”

“精打细算”的甘达村人可不止这点眼光,挖掘玉树独有的民俗民风,甘达村在草滩上又建起草原风情度假村。

桑旦兰周介绍,把传统的草原游牧文化融入度假村,甘达村提出了“生态马帮”的建设理念,让外地游客体验最原汁原味的草原生活,成为甘达村搭乘文旅发展东风后的又一“独门绝招”。

截至目前,甘达村利众专业综合合作社固定资产达600万元,2019年合作社净收入128万元。

甘达村草滩上的草原风情度假村。陈安阳摄

第四笔账:敢想敢做日子更有奔头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一斤三块钱!”甘达村党支部书记群才仁指着超市一角几筐水灵灵的蔬菜说,还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着他们的蔬菜生产基地:“受气候和饮食习惯的影响,过去我们的蔬菜都是外地运来的,成本高,也不保证新鲜。”

甘达村借鉴外地的蔬菜种植模式,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玉树搞起了温室大棚。“这是一个1800平方米的温棚,本想在夏天的时候自己试种一些,没想到效果还不错。”群才仁说。

“夏天牛都进山了,冬天才会再回到村里入棚养殖。这段空闲时间,我们就把牛棚租给了施工队存放工具,又是一笔收入。”桑旦兰周又给记者算了一笔利用季节差为百姓增收的账。

什么样的项目能增收?如何不浪费现有资源让其物尽其用?桑旦兰周和村里想了很多办法。“合作社所有的发展都是一环扣一环,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行性高的新点子。”

“村里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呢?”甘达村人心里早已有了新的规划。

“我们在玉树市拍了一块13亩的地,从长远发展考虑,打算打造一个玉树的小商品批发城,把我们的小商品经营之路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甘达村超市一角。陈安阳摄

(责编:陈明菊、甘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