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字当头 风劲扬帆奔小康

——国家能源集团帮扶曲麻莱县、刚察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钟 倩

2020年08月31日09:00  来源:青海日报
 

藏族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的学员在学习。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初秋微凉,在距西宁1000公里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青黛的山峦静静耸立,远处的山顶长年覆盖着积雪,草甸子和水泡子相间分布。2019年11月5日,2665头牛羊全部迁出,黄河源头核心地区1万公顷草场实现历史上首次禁牧。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行,牧业合作社办得如火如荼、物流扶贫项目搞得红红火火,2020年,曲麻莱县实现县级摘帽和绝对贫困“清零”,4月21日,青海省政府宣布曲麻莱县脱贫摘帽。

在这背后离不开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定点帮扶。根据中央对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国家能源集团自2010年始,在青海省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玉树州曲麻莱县,对口支援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此外,根据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下属青海公司结对帮扶刚察县哈尔盖镇切察村。截至2020年7月,已累计投入援青帮扶资金3.04亿元,其中曲麻莱县1.13亿元,刚察县1.72亿元。集团公司基金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爱心行动”“爱心书屋”等项目投入0.19亿元。先后开展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党建扶贫等一系列精准帮扶举措。集团对口支援的刚察县和定点扶贫的曲麻莱县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20年4月脱贫摘帽。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近几年生活的悄然改变。曾经沙化严重的草原恢复生机,岌岌可危的老旧房屋焕然一新,孩子们有了新教室、老师们有了新宿舍,它们见证着能源集团在青海大地上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保护黄河是千秋大计

生态红利赋能脱贫攻坚

一大早,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五社社员义多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义多家有5口人,3个孩子,2个上小学,以前主要靠低保生活。2018年,乡上发生的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义多家的生活。

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投入350万元在曲麻莱县设立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扶贫基金,在“黄河源头第一乡”麻多乡开展生态扶贫。选聘该乡16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生态管护员,让贫困群众参加生态保护工作,每月领取1800元工资,每户年收入可达2.16万元,实现全家脱贫。如今义多用每年生态管护员岗位工资陆续买了30多头小牛,两个孩子都到县城上学,家里还买了新摩托车,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被村里评为“脱贫先进典型户”。

“曲麻莱地处三江源保护区核心区域,黄河正源约古宗列曲和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均发源于该县域,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生态保护容不得半点马虎。”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毛大彬说。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是中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地,高寒、缺氧、多风沙,由于气候变化无常,牧草生长期短,生长缓慢,草原有所沙化,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我们始终在探索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路径。” 毛大彬说。在总结前期生态扶贫成效的基础上,2018至2019年,国家能源集团每年投入生态扶贫资金1450万元,实施国家能源集团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区建设。2019年11月5日,黄河源头核心区实现历史上首次禁牧。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2020年继续投入黄河源头生态扶贫资金2100万元,扩大黄河源头核心区禁牧面积1.13万公顷,并通过退化草场试种、补种,改善退化草场现状,使黄河源头的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退化草原得到休养生息。

生态环境需要呵护,牧民生活也亟待改善。除了设立生态管护员之外,国家能源集团对禁牧草场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每亩发放4.6元的禁牧补贴;将牛羊迁往适宜放牧的区域,流转草场成立合作社集中养殖,投资建设机井、牲畜暖棚、牧工宿舍、饲草料库等配套设施,大幅提高了牲畜养殖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聘用牧民群众为合作社职工,每月还享受稳定的工资收入,既保证并提高了禁牧群众的养殖经济收入,又改变了他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今曲麻莱县有1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吃上生态饭而实现脱贫,生态环境更好了、牧民的钱袋也更鼓了,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的路子越走越宽。

养殖合作社开辟新模式

特色产业带富一方

刚察县哈尔盖镇切察村驻村第一书记徐迎军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牛倌”书记,为啥叫这个名儿?这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2018年3月,徐迎军受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选派,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来到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切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切察村有农牧民159户666人,因病致贫或因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就有21户77人。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缺乏支柱产业、交通不便、教育落后,怎样才能改变贫穷现状,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成了徐迎军日思夜想的难题。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长效之计。徐迎军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利用村集体闲置的场地设施,开展以牦牛养殖合作社为主、配套开展土地流转饲料种植的产业链扶贫方式,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帮扶项目调研选题、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精心选购牦牛、规划建设饲料加工车间……一份份计划逐渐成型。

由国家能源集团援助,村两委组织统一选购,统一养殖、统一检疫、统一配种、统一建档、统一销售,科学规范的养殖大大缩减了牦牛的出栏时间,后续还配套援建饲料加工储存车间,通过回收农作物秸秆,实现了农牧业的循环发展,提升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

2019年底,第一期101头牦牛出栏,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60.9万元,纯利润14.7万余元。“不能只顾眼前,要放眼长远”,徐迎军组织村两委认真研究合作社的分红和发展问题。村里拿出8.4万元,向18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分红2500元,39户边缘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其余资金用于继续扩大合作社生产。疫情过后的2020年4月,第二期62头牛再次采购入栏,开始了又一个新的开始。

“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派来的好干部,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切察村建档立卡户藏族老阿妈吉合毛太时不时地这样感慨。

2011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根据青海省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先后投入5722.5万元,援建刚察县藏香猪养殖基地、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中心、全民健康中心、高原果蔬大棚、农副产品加工孵化基地、牦牛养殖合作社和曲麻莱县农牧民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实训基地、物流公司等项目,形成了当地重点培育、多点开花的畜牧养殖、文化旅游等产业扶贫新局面,实现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助力村集体经济“破零”。

等、靠、要不能带来小康的生活,只有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开发式”扶贫为“参与式”扶贫,才能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实现稳定脱贫。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一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志智同扶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走进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就业培训中心,汽修班的学员们在师傅指导下,正在几台废旧车辆上“练手”;唐卡绘画班里,一群年轻的学员正在学习;烹饪班的学员制作的美味佳肴刚刚出锅……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几年,国家能源集团持续在帮助贫困群众就业上发力,2018年,投入75万元用于涉藏州县基层干部培训班和电商人才培训项目;2019年投入44万元用于涉藏州县基层干部培训班和乡镇基层干部培训班及致富带头人培训班;2020年计划投入175万元用于曲麻莱县开展党性教育培训、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生态管护员能力提升培训、基层文秘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扶贫扶志项目的工作。

志智同扶提供了脱贫攻坚新思路,激发了新动力,增强了新本领,真正通过“授人以渔”把“授人以鱼”的基础能量最大化释放,“鱼渔共授”,形成更加长久、更加良好的脱贫致富推动作用。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关键,办好教育,关键在于构建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曲麻莱县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国家能源集团持续助推教育扶贫,想方设法使优秀年轻教师“进得来”“教得好”“留得住”。

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投入300万元援建曲麻莱孤儿学校师生宿舍楼建设项目,解决了学校90名学生和13名教职工的住宿问题;2019年和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投入1710万元用于县民族中学综合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建设项目,解决了曲麻莱县惟一一所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无法满足需求的困难;还投入383万元为公司援建的教师宿舍楼配套建设供氧站,安装供氧系统,缓解了办学条件差、教师留不住的问题。此外,能源集团今年还投入1227万元,在曲麻莱县实施5个“爱心校园项目”,帮助基层中小学解决用电、用车、供暖、健康教育等基础设施、设备紧缺困难。

如今,曲麻莱县民族中学、孤儿学校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今年9月底将如期投入使用。有了新校舍、新宿舍,曲麻莱县的孩子朝着梦想奔跑更有力量。

实施黄河源头第二期禁牧计划、设立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基金,发挥自身绿色能源优势,助力玉树州生态建设……国家能源集团下一步的工作方案清晰明确,如今的曲麻莱和刚察已经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未来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好。

(责编:刘沛然、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