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
奋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

江源平

2020年08月22日09:23  来源:青海日报
 

1

时光的车轮飞速前进,总有一个时刻让人永生难忘,激情满怀。

四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精准把脉青海发展大势,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亲手描绘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宏伟蓝图,给予青海各族儿女鼓舞与鞭策、信心与力量。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壮美蓝图催人奋进。四年光阴,青海大地发展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淬炼思想、凝聚力量,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在改革开放中以变促进,在迎接挑战中以稳应变,在化解风险中以进固稳,朝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次次历史跨越、一次次华丽蜕变。青海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果,描绘出一幅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璀璨画卷。

2

对于青海来说,要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咬紧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不动摇,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2019年为例,青海全省生产总值2965.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完成60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实施“双百工程”和12项重大科技专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循环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钾资源综合回收率提升到75%以上,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8%、8.9%和26.5%,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落地,自主研发的IBC电池打破国外垄断;

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2776万千瓦,发电量占比达86.5%,集中式光伏装机居全国首位,外送清洁电量166亿千瓦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用上了“青海绿电”;

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意见和规划,利用富能、冷凉、洁净等地理资源优势,布局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根镜像服务器,建成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等大数据项目,高原能效测试实验室落户青海;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连续4年实现每年百万量级增长,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大关,旅游总收入增长20.4%;

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提速,湟中撤县设区,西宁成为国家第一批城市体检试点。签署“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框架协议,继续开行铁海联运专列,境外营销网点、进口商品直销平台分别达到19个和13个,引进外资总额增长6.8倍。

我们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把稳定经济运行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为青海阔步前行指明了新方向、拓展了新视野、带来了新机遇。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天蓝、水清、芳草碧连天的美景随处可见,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在这里觅食嬉戏,白唇鹿卧地栖息,昔日罕见的雪豹在雪线山坡上打斗玩耍,还有棕熊、猞猁等众多珍稀物种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安然自得,呈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动物王国,它们的身影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果的最佳见证。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在全国摘得“头筹”,青海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时至今日,组建了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的“大部门制”实体,颁布试行了国家公园条例,成立了三江源生态法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公布,明确了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1.7万余名牧民群众端起“生态饭碗”,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到目前,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与整合优化工作中,已全面完成全省223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并将其中109处纳入整合优化范围,形成了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办法、方案、预案及标准等一批成果。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步入收官阶段,即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遵循自然法则、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让全世界共享“地球第三极”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四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但青海儿女收获满满。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三江之源、守护好中华水塔,有效保护我国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为之付出、为之奋斗。

4

四年来,我们把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牢记在心,以责任书写民生答卷。

绝对贫困人口如期清零:通过集中攻坚,履行退出程序,今年4月,民和等17个县(区)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式脱贫摘帽。至此,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

在历年民生实事承诺兑现的基础上,2019年通过公开征集、“群众点菜”确定的10类39项年度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扩建基础教育学校336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5%;人均期望寿命从72.05岁提高到73.12岁;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截至2020年7月24日,全省35种大病贫困患者23073人,已救治23071人,救治率达99.99%。全省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由2017年的29.02%,下降到目前的9.15%,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截至2020年3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914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1.59万人次。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奋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力以赴兜住民生底线。

小财政办好大民生,带给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老百姓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民众的幸福。改善民生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开启社会活力的钥匙;不仅是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需求的力举,更是个体梦、家国梦竞相绽放的托手。

5

四年来,我们把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牢记在心,以担当诠释初心。

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严纪律。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提高政治能力、防范政治风险,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深化“政策落实年”“基层减负年”工作,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机制,努力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让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岗位上。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违纪必究。

2019年8月26日至27日,省委常委班子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与会人员紧密结合实际,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了把问题讲清楚,把根源讲透彻,把整改措施讲到位,把批评意见讲具体,达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目的,为全省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带了好头。

2020年8月,海北藏族自治州纪委监委强化干部交流轮岗,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协助州委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一体推进各类问题整改,多措并举协助州委持续修复政治生态;纪委监委突出重点以案促改,层层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41场次、组织生活会65场次;成立8个监督检查组,先后深入31个州直重点行业部门、全州30个乡镇、86个贫困村和部分非贫困村,实地走访10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

四年来,我们把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培养党员党性、解决党内问题的熔炉和钥匙,以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持续推进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

6

2018年7月,省委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新要求新部署同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进入新时代青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时俱进深化省情认识,突出省情特点和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作出了“一优两高”战略部署。

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必须奋力推进“一优两高”,领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用好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方法论,把握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大逻辑,不断拓展“两山”理论在青海的转化路径。

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全省600万各族儿女锐意进取,在7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高原上,用青山绿水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亮色、高品质生活的主色,擘画出一幅荡气回肠、欣欣向荣的新青海画卷。

经过20个月的努力,2020年的炎炎盛夏,青海至河南的“绿色天路”启动双极低端系统送电,通过1586公里的“电力天路”,将每年向中原大地输送约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绿电特区”、“绿电7日、9日、15日、百日……”不断刷新世界纪录,青海清洁能源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青海之西,昆仑山下,盐田如块块碧玉。钾肥被誉为“粮食的粮食”,没有钾,庄稼的“腰杆”就挺不直。从用原始工具土法熬制到全自动化的水采船,我省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循环发展的新路子。目前,我省钾肥产业无论是技术工艺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相关产业链条正在加快延伸,盐湖产业显示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在西宁多处过街天桥,都加装了直升电梯,5.8万人次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在全省率先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越来越多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安居。高品质生活正从点点滴滴的实事、好事中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一优两高”准确把握青海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是与时俱进深化省情认识的又一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是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确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立足点和根本依据。

7

青海持续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进“一优两高”的重要抓手。

围绕让城镇生活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富足发展目标,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动力,我们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强化人口、土地、环境、产业、服务等要素支撑,突出以人定城、以水定城、以地定城,推进产城融合、园城融合、乡城融合、文城融合,逐步形成“一群两区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条条新建道路宽敞顺畅,一片片棚户区、城中村旧貌换新颜,地下综合管廊疏通城市血脉,湿地公园绿意盎然,购物中心带动城市活力……如今,走在西宁市、海东市等地,无不为城镇化步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惊叹。

风情海东、开放柴达木、天境祁连、天上玉树、清清贵德、盐城茶卡等,在交通枢纽、商贸集散地、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区等区域,一批具有高原民族特色、地域风貌和时代特征的城镇跃入人们的视野。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坚持行稳致远,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选择重点,梯次推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的新局面。

8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地方层面的实践和体现。青海深处内陆,接藏连疆,通达西南,区位特殊,作为西部重要支点,在国家治理全局中具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指出的“一个尤其,两个事关”的战略地位。

推动治理制度创新,提高地方治理能力,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善于从学习中找治理方向、找治理思路、找治理办法,不断提升治青理政能力和水平。

“我们建立的‘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制度,就是地方治理的一次创新举措。”西宁市北商业巷社区副书记王海平说,社区充分发挥“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作用,让民警副书记写“走亲日记”,努力解决一桩桩、一件件居民关心的难心事、烦心事;同时依托社区“圆桌听证会”“居民说事点”等载体,随时化解邻里纠纷、居民矛盾等问题,从学习与实践中找方向、找窍门,不断提升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从基层社会治理抓起,从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出发,大力增强社会治理成效和为民服务水平。这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委副书记索南嘉曲的体会。久治县9个贫困村2019年全部脱贫,6400多名贫困人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正是推进社会治理后,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之一。

未来可期,一个更加稳定、平安、和谐的青海正在向我们走来……

9

步履坚实踏石有痕,山高水远铺满希望。

回望过去的四年,“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指引全省干部群众在变革的求索中前行,从发展的困顿中突围;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以紧追不舍的执着,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向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目标奋力跋涉。

青海在全国有分量、发展有基础、人少有优势、干部有信心、未来有前景,我们要凝聚一切智慧,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把奋斗目标、美好蓝图、治青方略变为现实,谱写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青海篇章。

从金秋再次出发,用奋斗定义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时俱进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执笔 雷欣钰)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