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专访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马洪波

戴美玲

2020年08月21日09:30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近年来,青海全省上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理念、政策、制度和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记者就“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专访了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马洪波。

记者:请您谈谈青海省是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切实肩负起青海重大生态责任的?

马洪波:不断深化对青海生态省情的认识水平。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自我,认识自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持续反省,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对自我的认识如此,对青海生态省情的认识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成功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工程,“三江源”成为青海生态的最响亮名片。近年来,随着对祁连山生态功能的不断认识,其作为阻挡腾格里、巴丹吉林、库木塔格三大沙漠东扩南侵以及维护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日益凸显。目前,青海已形成南有“中华水塔”三江源、北有“中国湿岛”祁连山两个“国字号”的生态品牌,生态地位愈发重要,生态责任愈发重大。

记者:新时代赋予青海生态保护的重大责任。请您谈谈青海省是如何展现新作为,新担当的?

马洪波:逐步树立保护生态就是生产生态产品的全新理念。过去我们对产品的定义有一些狭隘,认为只有经过劳动加工后得到的东西,才能叫产品,才能有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空气、水源、气候等自然要素被赋予“产品”属性,逐步形成了“生态产品”的全新概念,并将其置于与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同等的地位。这种产品是指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前提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服务产品,既包括粮食、蔬菜等物质产品,也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服务产品。青海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只是其全部价值的“冰山一角”,潜在的生态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才极为巨大。努力保护好广袤无垠的草原森林、源源不断的清洁水源、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以及充满生机活力的高原民族文化,就是青海为全国生产的最好生态产品。

记者:肩负“源头责任”,青海省是如何深入探索“首创模式”的?

马洪波:坚决扛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重大责任。作为全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青海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重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功能布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共享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2019年,青海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启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率先提出了将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从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提高至40%左右、国家公园总面积占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70%以上的奋斗目标。2020年,被誉为“中国最美湖泊”的青海湖也开始了国家公园体制探索的进程,昆仑山国家公园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瑰宝”和“明珠”,将实行最为严格和最为科学的保护,我省必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青海省是如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

马洪波:积极探索生态规律约束下产业发展的绿色路径。惟一长效且可靠的机制就是在生态规律约束下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找到一条变“绿”为“金”的路径,使人们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收益。我们不是要砍去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而是要给这只手一个“绿色大拇指”,使之变得更加善于保护环境。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将经济系统纳入生态系统来实现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价值增值,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高度统一,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特别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必将为青海实现绿色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责编:刘沛然、杨阳)